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昆曲大师蔡正仁工作室落户南京,第一课《评雪辨踪》

交汇点讯 5月21日,由南京市委宣传部扶持,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负责执行邀请下,83岁的昆曲大师蔡正仁在南京成立蔡正仁工作室,并于当日上午开启了工作室的第一堂昆曲传习课。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蔡正仁将亲自为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市演艺集团的小生演员们传授昆曲小生的穷生戏《彩楼记·评雪辨踪》。

当天上午,蔡正仁工作室首期培训班开学典礼在位于甘熙故居对面的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举行。昆曲大师蔡正仁、昆丑名家李鸿良、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会长汪小丹女士、京剧老旦名家董源、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苏州昆剧院小生演员周雪峰,以及来自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京剧院、南京市京剧院、南京市越剧院的近20位青年演员汇聚一堂,共同鉴证。

汪小丹发言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共同去传承与发扬。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努力。作为金陵望族京昆奇才甘贡三后人的汪小丹对记者说:“蔡老师传承了俞振飞等数位昆曲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精华,他身上的好戏太多了,这次把他请来南京为我们江苏和南京的京昆小生演员授课,机会太难得了!”

蔡正仁向大家问好

应邀来到南京开办工作室,蔡正仁由衷感谢南京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与支持,他直言自己就是江苏苏州人,理应对家乡有所回馈。谈到昆曲传承,蔡正仁表示,振兴昆曲最重要的在于守正创新,守住昆曲的好传统,保住它高雅的东西,不能取向庸俗化。另外,振兴戏曲、繁荣戏曲,人才是关键,年轻人还是要多学优秀传统戏。

了解昆曲的人都知道,《评雪辨踪》是一折做工戏,唱段不多,全靠念白和表演来展现角色,尤其是昆曲穷生行当的程式化表演在这折戏中十分丰富。但一般来说,穷生戏是不轻易教授的,一是怕坏了小生身上的儒雅之气,二是穷生这类角色距离当代社会已较为遥远,舞台上也较少演出,所以教学也相对少了。

蔡正仁为学员们拍曲教唱

那么,蔡正仁工作室开班首次课为什么会选择《彩楼记·评雪辨踪》这样一出穷生戏呢?对此,施夏明解释道:“我曾经看过蔡老师在省昆教授这出戏的视频,当年学戏的程敏老师现已远赴美国,这出《彩楼记·评雪辨踪》在省昆几乎没有了,所以借此机会非常想向蔡老师求学这出戏,让这出戏在省昆延续下去,让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品格在省昆延续下去。”而蔡正仁则透露,《彩楼记·评雪辨踪》正是自己和恩师俞振飞结缘的一出戏。“我看俞振飞老师的第一出戏就是这折《评雪辨踪》。当年俞老师诙谐的表演让我觉得原来昆曲小生可以这么可爱,于是也就此喜欢上了昆曲小生行当。”

蔡正仁十二三岁就开始学戏,是上海“昆大班”老艺术家之一。他工小生,尤擅官生。在60多年舞台生涯中,蔡正仁几乎演遍了昆剧小生中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各种行当的人物,《长生殿》的唐明皇、《琵琶记》的蔡伯喈、《荆钗记》的王十朋、《牡丹亭》的柳梦梅、《白蛇传》的许仙、《连环记》的周瑜、《贩马记》的赵宠……“我非常有幸得到俞振飞、沈传芷、周传瑛三位昆剧小生名家的传授。启蒙恩师沈传芷是一位出身昆曲世家、浑身是戏的老师,小生、旦角的戏他都能来。俞振飞老师更是一位以唱功见长的京名家。”面对传承班的一众京昆青年演员,蔡正仁语重心长:“京昆不分家,京剧演员学昆曲对你们很有益处。年轻的昆曲演员除了要在昆曲优秀传统戏方面多下功夫之外,也要多学多演京剧,这对你们的帮助也会很大。”

作为学员代表,施夏明坦言这次的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很重要的事,“我从小就看过蔡老师的戏,对他仰慕已久。正如蔡老师自己所说,很多传字辈老先生都已离我们而去,他们身上有很多好戏也都随着人走而彻底消失。昆曲的传承,现在看来已经到了非常紧要的关口。那么感谢和荣幸之余,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向蔡老师学好这出戏,竭尽全力去延续昆曲表演艺术的血脉和香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陈洁

图片/视频:高利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