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国际关系学者:美对华加征关税是“后殖民主义”思维作祟 | 世界观

中新网5月21日电(林卓玮)近日,美方宣布将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此前的25%提高到100%。

美国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将对中美双边关系及贸易往来,乃至更广泛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图/CNSphoto 任海霞 摄

对此,联合国和平大学欧洲和平与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周麟劼(Linjie Chou Zanadu)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美国此举意在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并以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试图平衡贸易收支。

落入现实主义窠臼

美奉行贸易保护主义

周麟劼认为,电动汽车是新能源行业的重要部分,“美国希望通过新关税政策打压中国相关产业,从而获得相对优势,保护国内市场。”

“这对美国民主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一些自由派政客常常标榜自己,称他们是后物质主义世界中,推动创新和改造社会的引航员。透过功能失调的两党制,我们可窥见美国内政的混乱复杂。”

中方曾回应指出,美方一边表示愿与中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一边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扬言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等加征高额关税,这种做法无疑是自相矛盾。

周麟劼认为,“对话和合作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但对于美国而言,竞争和霸权主义才是主色调。美国纯粹是在操弄现实主义政治。”

囿于二元思维

美推行“后殖民主义”经济政策

周麟劼表示,要想更好地了解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背后的动机和意图,应该审视美西方的历史,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早有迹可循,其经济政策沿袭帝国主义时期英美传统,奉行“非黑即白”的二元视角。

因此,周麟劼分析说,“美国基于这种思维进行决策,在面对诸如中国等国的激烈竞争时,就会通过打压竞争对手来维持自身的经济霸权,确保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