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新一代抗体药物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春天万物复苏,却是过敏的高发季,也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峰期。当前我国的哮喘治疗主要依靠激素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记者了解到,一款由南京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双特异性纳米抗体药品已经进入临床二期,有望为哮喘患者带来福音。

据了解,纳米抗体药物在临床诊断、治疗领域可快速地捕获病毒抗原,高效阻断病原传播,也被誉为继单克隆抗体之后的新一代“生物技术导弹”。记者近日走进省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纳米抗体药物研发的企业——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融捷康一探究竟。

“与传统的鼠源、人源等传统抗体药物相比, 纳米抗体只有其1/10大小。”融捷康总经理汪洋告诉记者,抗体药物大部分都是通过免疫兔、免疫鼠等动物来获得,多年来已为人类的健康立下“汗马功劳”。1989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来源于骆驼科动物、鲨鱼等体内的抗体,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目前已知分子质量最小的抗体,长度为纳米级,故称纳米抗体。

因为小,纳米抗体具备更多优势。“首先,纳米抗体结构简单,容易改造,产量高,而且更稳定、穿透力更强。”说话间,汪洋给记者拿来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普通的抗体药物放在这瓶常温的水里,很快药效会消失,而纳米抗体则不会。举一个例子,我们会看到医生将抗体注射液保存在冰箱中,其实,这就是抗体药物的不稳定性导致的。”

汪洋告诉记者,对于牛皮癣、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目前难以根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纳米抗体药品将会发生更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实是免疫系统把身体内不该清除的人体自身物质识别成‘坏东西’进行清除,因此会不断产生炎症反应。通过输入相关的纳米抗体药物,可以降低人体的炎症细胞因子,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在抗癌方面,纳米抗体药物也是“潜力股”。“试想一下,我们可以通过注射相应的特异性抗肿瘤抗体,让人体提前认识癌细胞并在源头进行狙击,岂不是更好。这个时候,纳米抗体分子质量小的优势再度显现,因为它们更容易渗透到肿瘤组织中。”

在汪洋看来,随着我国创新药的发展,产学研用的联系更加紧密。公司的咨询科学家就是东南大学的首席教授谢维,他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纳米抗体研发的研究人员之一。“正是因为此前有了大量纳米抗体方面技术的早期积累,我们才把这一技术朝着生物医药领域进行深入开发和延伸,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药品,让新的科研成果尽快服务于人类健康,促进个体化用药。”

目前,全球仅有4个纳米抗体药物上市,这也意味着这个新的赛道“道阻且长”。汪洋坦言,纳米抗体药物研发拥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人员需要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专业背景,产业链较长。因此,这方面的开发工作需要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支持和上下游的合作,更需要有较充分的时间容错。随着研发深入和专业细分日益明显,也需要与高校、实验室进行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