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红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当这股力量与炫富、拜金等不健康的价值观相结合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近日,“王红权星”“鲍鱼家姐”“柏公子”等多位“百万级网红”因炫富行为被各大社交平台封号、禁言,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反响,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平台的相关处理。
这些被封禁的“网红”们曾以满墙的大牌包包、佩戴顶级珠宝、频繁出入奢侈品店等“富豪生活的日常”为卖点,吸引了大量眼球。他们自诩为成功人士,将“炫富”作为自己的标签,试图通过展示无节制的奢靡生活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但这些行为的本质却是在宣扬“拜金主义”,鼓吹“奢靡之风”,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扭曲。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红”作为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其言行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泛滥的炫富拜金视频不仅加剧了社会焦虑,激发了怨怼情绪,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盲目攀比、物质至上的风气。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和误导。他们很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夜成名的幻想,从而忽视努力奋斗、脚踏实地的意义。
此外,事实上,有些“网红”的“所炫之富”也并不属实,而是一出出“自导自演”的戏码。他们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故意营造出精致的假象,其真正目的却在于吸引流量、变现获利。虚假炫富的矛盾行为,一方面暴露了他们的虚伪和功利,另一方面也更加凸显了网络风气的浮躁。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类似现象,早在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就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不得“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宝、纸币等资产,展示无节制奢靡生活,贬低低收入群体的炫富行为”。规定的出台,为整治“网红炫富”乱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此次封号事件,不仅是对这些炫富“网红”的惩罚,更是对整个网红生态的一次警示。要知道,流量不是原罪,传播应有边界,炫富拜金本就不该成为流量密码。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价值导向的坚守。
作为“网红”“大V”,他们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多传播正能量的内容,用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受众。各大社交平台也应承担起自己的主体责任,从严打击违规账号,切断“问题流量”的传播途径。同时,广大网友也要提高自我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崇拜,保持理性思考、审慎判断,自觉抵制“问题网红”。只有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才能让“网红文化”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