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奋战“三夏”,让大国粮仓底气“食”足

随着西南麦收的展开,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11个小麦主产省份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措施到位,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好于上年,特别是穗数明显增加,奠定了丰收基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越是收获在即、丰收在望,越要抓紧抓牢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立足于“早”,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小麦稳产对于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各地抢抓农时,从选品种、防虫害,到促抢收、抓减损……环环相扣、多措并举做好春耕备耕和夏粮生产各项工作,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压实责任,增强忧患意识,做足准备工作。江苏3500多万亩小麦丰收在望,各级农技植保人员惠民下乡,指导农户做好小麦测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山西运城提前做好农机检修、农机安全生产培训、发放跨区作业证等准备工作;河南周口各大仓储点积极腾仓并库,优化收储流程,提升收储能力……只有提前做足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守好亿万百姓“米袋子”,答好夏粮“丰收卷”。

立足于“慧”,科技助力粮食丰产丰收。曾经,农民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粮食生产能否丰产丰收,完全靠天吃饭。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民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成为农业强国建设的底气。无人机打药、智能监控、北斗农机无人驾驶系统……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的农业生产,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机械化、数字化。提升夏粮产量产值,既要坚持科技兴农,着力提升粮食的产出效率,还要做好“减损”工作。一方面,要组织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千方百计减少粮食损失。另一方面,要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购买粮食烘干设备、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最大限度减少环节损失,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立足于“实”,全力抓好“三夏”生产。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农业生产环环相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密切衔接,“农时”一刻值千金。只有地尽其用、勤劳耕耘,丰收的故事才会更加动人,奋斗的底气才会更充足。麦收过后,各地要压紧压实责任,将粮食播种任务逐级落实到村到田,要一环扣一环、一季接一季,高质量推进夏播夏管,做到“应耕尽耕、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夏种的机械化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绿色含量,为夏种插上“智能化”翅膀,实现种植效率和种植质量“双提升”,接力守住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放眼田畴,透过亿万农民和农技人员辛勤耕耘的身影,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让大国粮仓底气“食”足。(许哲 张永旭)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