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健康锦囊365|牢记“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导致脑血管受损或脑组织损害。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75%—90%,出血性脑卒中占10%—20%,是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秋冬季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然而,近来临床发现,夏季脑卒中发病率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一是夏季天气炎热,气温升高,血压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部分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造成血压大幅度反跳,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易诱发脑卒中。二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诱发脑卒中。三是夏季室内温差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患者,进出空调房很难适应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就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是大脑血管受到任意原因导致闭塞或破裂引起出血,或堵塞以后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是人体的最高级指挥中心,指挥运动、大小便、语言等,一旦出现脑卒中,主要危害如下:

1.致残率高:会引起残疾,可以表现为偏瘫、语言不能、认知功能下降即痴呆,还可以表现为大小便失控;

2.死亡率高:我国平均每12秒钟有一个新发脑卒中,每21秒钟就有一位死于脑卒中,所以脑卒中死亡率目前排在第一位,已经远远高出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

3.复发率高:在一年之内有20%的卒中患者可以复发;

4.发病率高:我国目前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可以达到1%以上。

脑卒中四高特点,因此要早防早治。

一、哪些是高危人群?

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也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舒张压每下降6mmHg,脑卒中危险性下降约42%。心脏病也是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许多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房颤等,都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2.糖尿病为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

3.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栓子脱落而导致脑卒中。

4.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却经常被忽略。例如:吸烟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多的人比不吸烟者脑卒中危险性增加两倍。饮酒与脑出血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5.血脂增高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 ,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应不超过总热量的10%。

6.盐的过量摄入。摄入盐过多与高血压有关,而减少盐的摄入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同时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7.缺乏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险性、降低血压、防治肥胖和糖尿病。

二、脑卒中有哪些先兆症状?

1.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有的可能是一侧上肢、下肢或者是一侧的上下肢,或者是包括同侧的面部就是面肌的瘫痪。 

2.感觉障碍,可以出现一侧身体的感觉障碍,口麻、舌头发麻等。

3.说话不清楚,喝水有呛咳,还有一些吞咽困难。

4.走路不稳、不走直线,头晕、看东西转,还有头疼。

5.突发性昏眩。眼前突然出现昏黑一片,数秒钟后便可恢复正常;或者出现短暂性视力障碍,例如突然的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

6.血压骤增。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骤增,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症状,或伴有恶心呕吐。

三、出现脑卒中先兆,怎样应对?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脑卒中一些先兆,切忌慌张,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溶栓治疗。但是,溶栓治疗要求的时间非常严格,最好是3个小时之内,最迟不能超过6个小时。

四、如何积极预防?

1.有效控制血压,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高血压是发生脑卒中最为明显的因素,也是预防脑卒中的一个中心环节。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卒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脑卒中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脑卒中。

3.重视脑卒中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昏沉沉想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脑卒中发生。

4.消除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调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多吃一些粗粮,比如黑豆、燕麦、薏仁等,还可以吃海带、紫菜以及海米,这些海制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也能降低胆固醇。

6.体育锻炼,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锻炼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

文字:蒋明睿

视频:谭倩文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吴明华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