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健康锦囊365 | 防晒会导致“缺钙”吗?如何选购防晒霜?

不要以为不怕晒黑就可以不用防晒,紫外线穿透力极强,不注意防晒可能会导致脱皮、色斑以及各种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病。

防晒防的是什么?

想知道如何科学防晒,要先从防什么开始讲起。紫外线按照不同波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波长越短,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弱;波长越长,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强。UVC一般均被地面大气层中的氧及臭氧所吸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

而UVA导致细胞自由基生成、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最强,正是影响真皮组织中的胶原及弹力纤维,导致皮肤光老化的“元凶”。UVB对人体的伤害能力也不容忽视,它是可能导致皮肤癌的重要“杀手”。

如何科学防晒?

首先,最好的防晒就是——避光。夏季每天10时至16时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出门,要打遮阳伞、戴帽子、穿防晒服等。并且,遮阳伞及防晒服的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大于50时,防护等级标识为“UPF50+”,紫外线防护性能才能达到最佳。

UPF指的是,紫外线防护系数,简单来说就是紫外线能穿透的比值,比如某衣服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这衣服。

同时,防晒霜的使用也必不可少。防晒产品主要由起到散射作用的无机盐和能够吸收并转换成热能或长波发射的物质组成。

如何选购防晒霜?

第一步要看成分。化学防晒剂中主要有水杨酸酯类、肉桂酸酯类、对氨基苯甲酸酯类、二苯甲酮类、樟脑衍生物类、甲烷衍生物类,可以靠其滤除吸收UVB和UVA达到防晒效果。

有些防晒中含有可能会引起光敏和致癌的二苯甲酮类以及干扰人体激素的4-甲基苄亚基樟脑等,敏感肌或处于妊娠哺乳期等状态的特殊人群则要慎用。对于一些爱“囤货”的朋友们来说,过期的防晒不亚于“毒药”一定要尽快扔掉。研究显示,时间越久的防晒致癌物质越多,增量甚至达到200%,可引起皮肤癌、肝癌、淋巴瘤等。隶属世卫组织(OMS)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Iarc)已经将二苯甲酮列入“可能会导致人类致癌产品2B类(Groupe2B)”。

看完成分,还要注意防晒霜的指标——SPF值。SPF值代表的正是衡量物质对UVB的防御能力的核心指标防晒系数/防晒因子(SunProtection Factor)。

“SPF值=已被保护皮肤产生红斑的最少曝晒时间/未被保护皮肤产生红斑的最少曝晒时间。”张瑞丽解释,比如不用防晒霜的时候,10分钟晒出红斑;使用之后,300分钟晒出红斑,那SPF就等于300/10,也就是说,这是一个SPF30的防晒霜。

看到这里,还有人会疑惑,SPF只代表防御UVB的能力,那谁来“对抗”UVA呢?PA值。

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在1988年制定并提出UVA的防护指数,指标关注的正是皮肤变成深色的时间,简单理解就是PA值后面跟着的“+”越多,防晒黑效果越明显。

SPF值和PA值越高越好吗?

有研究指出:SPF10可以隔绝90%的紫外线,SPF15是93%,SPF30是97%,之后差异越来越小。所以一般来说,选择SPF15和30的防晒霜是足够的,PA值++或者+++足够了。

另外,由于出汗、运动等会蹭掉防晒霜,基本都要求2小时左右需要补涂一下。且SPF值的增加,也会使皮肤的刺激增加,比如油性皮肤或敏感性皮肤人群使用较高SPF值的防晒霜时,会发生闷痘或者过敏的现象。

现在市面上的防晒霜品牌繁多,由于个体差异,对每款产品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尽量试用后再购买。如果已经晒伤,一定要及时就医。

文字:蒋明睿

视频:谭倩文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张瑞丽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