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助力“老有所养”,江苏加快发展养老金融

528日,由江苏省社会保险学会主办、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承办的养老金融未来发展空间论坛上,来自政府、学界、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等众多成员相聚一堂,共话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江苏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和老年人口较多的省份,要实现老有所养,加快发展养老金融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助力养老保险“三支柱”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省社会保险学会会长梅仕城介绍,养老金融除了发挥自身服务功能为老年人、养老产业提供服务外,还要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金融服务,几乎涵盖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所有相关金融活动,涉及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用人单位与个人家庭多类主体。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主要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个支柱是基本养老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主要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截至2023年末,江苏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482亿元,基金运行平稳。

第二个支柱包含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各地探索开展人才年金创新实践,多点开花、由点及面,充分发挥第二养老金在吸引各类紧缺人才和稳住关键核心人才的双重效应。全省企业年金参加单位数由2017年的2516个增长至2023年的6323个,截至2023年末,全省企业年金职工账户数为79.7万人,资金规模866.46亿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职业年金计划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促进职业年金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省职业年金投资规模2016亿元。

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养老金。我国从2022年试点个人养老金,苏州作为国家36个试点城市之一,截至去年末,个人养老金开户数200万人。

伴老适老”带到社区村巷

发展养老金融,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正在同向发力。在着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江苏省人社部门积极探索“社银合作”新模式,依托全省1200个乡镇政银合作网点、2784家“就近办”银行网点、10家合作银行掌上银行,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社保经办服务。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吴耀祥介绍,养老金融是金融事业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围绕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省农信社加快推进银行网点适老改造,目前全系统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爱心窗口、专属服务的网点占全部网点的93.9%

升级改造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尽力让老年群体享受综合金融服务足不出村。在现有1万余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的基础上,统筹农商行、村委、供销社等资源合力,择优打造3000个提供政务、村务、商务和金融服务四务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务示范点,把伴老适老带到社区村巷。

重点支持面向社会大众、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型养老产业及企业,配套差异化政策措施,结合养老机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优化完善准入门槛,提升养老产业融资可获得性。

“解决养老问题,关键在于确保养老资金充足、服务优质。”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刘振龙介绍,聚焦资金增值,国寿养老江苏省分公司一方面通过引导长期投资、配置多元化资产,提高养老资金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有效路径,如协助苏州自贸区相关部门创新设立企业人才集合年金计划,服务无锡市惠山区惠山工匠激励年金计划项目、扬州地区村书记项目,提升中小企业员工和编外人员年金覆盖率。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群体、低收入群体等的覆盖力度,助力填补养老金融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健全产品生命周期。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将工作期的养老金资产积累与退休期的养老服务消费对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阶段的养老需求。

合力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

截至去年底,江苏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0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2个百分点。与会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缓解一些人的养老焦虑,加快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合力,处理好养老和金融、政府和市场、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共同书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梅仕城表示,目前养老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机制建设尚显不足,社会认知还不到位,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养老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服务监管,推动养老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持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巩固第一支柱基本定位,通过开展数据找人社保扩面专项行动,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升参保缴费质量,合理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做大做强养老保险基金储备。夯实第二支柱运行体系,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稳健开展职业年金投资运营。探索第三支柱发展举措,做好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各项工作准备。

此外,养老金融作为新生理念,需要政府、机构、学界共同努力,大力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投资理念和养老金融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图片由采访单位提供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