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以交通促交融,常泰长江大桥引领常州加速驶向未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5月28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江苏采访行来到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感受这座“世界级”大桥建设的“中国速度”,探秘其背后蕴藏的智慧密码。

一下车,记者便看到,主航道桥两座高塔矗立在江中,直指蓝天;几十根斜拉索犹如展开的扇面,有力地连接起高耸的桥塔和长长的桥面。这座长达10公里的跨越长江大桥毫无保留地向众人展露着它的雄姿,也引得采访团纷纷发出惊叹。尽管天气闷热,建设者们仍然干劲十足,奋战在一线,全力以赴推进大桥建设,双层的钢桁梁犹如两条“巨龙”,铆足劲向着合龙口飞驰。

据了解,常泰长江大桥工程位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之间。路线起自泰州泰兴,跨长江主航道,经录安洲,跨长江夹江,止于常州新北区,路线全长10.03公里,集高速公路、高铁和普通公路三种过江方式于一体。

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及江苏高速公路网和城际铁路网的共点关键工程,常泰长江大桥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葛增光是此次项目部的现场技术负责人,他激动地表示,建成后的常泰长江大桥还将刷新“六个世界之最”: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最大跨度斜拉桥(主跨1208米,主塔高350米);最大长度钢桁梁(连续长度4620米);最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跨度388米);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2100MP钢丝)。

要完成这样一项“世纪工程”,离不开其背后装备、材料、工艺、工法的全方位革新。“面对复杂的建桥条件和技术挑战,我们中铁大桥局依托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应用,并通过引入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手段,对桥梁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设计。”葛增光告诉记者。

“大桥建成通车后,常州和泰州两地间的公路通行时间将缩短到20分钟!”以交通促交融,常泰长江大桥的建成同时也架起了一座促进泰兴与常州乃至更广泛区域跨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桥梁。它将引领常州加速驶向未来,成为推动锡常泰都市圈一体化、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强大动力,为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融合开辟崭新的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部分图片来自新江苏传媒 白利振

责编:钱晶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