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 | 整治复绿,江阴以“三进三退”之力守护长江清韵

江滩披新绿,岸畔复葱茏。5月29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江苏采访行来到江阴,这片昔日工业繁荣的长江岸线,如今已蜕变为令人心醉的江阴“外滩”,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驻足。那些曾经因无序发展留下的“伤疤”正被越来越多的绿色“治愈”。

步入长江大保护展示馆,一条长达160米的“长江记忆带”映入眼帘,它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引领人们穿越其中,探寻江阴与长江的深厚情谊。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讲述着江阴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江阴,依江而建、因江而兴,34.8公里的长江岸线见证了其繁荣与变迁。当长江在江阴段受到黄山基岩的阻,江面骤然收窄,这里便成了“江海门户”和“锁航要塞”。“自古以来,我们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镇,不仅工商经济繁荣,文化底蕴也是十分深厚。”讲解员顾若楠介绍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江阴也面临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阴市遵循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三进三退”的战略指引,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高标准保护、城乡高品位建设相互促进的江阴路径。

在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曾经的89家小散乱企业已被千亩连片的现代化产业园所取代。这里不仅吸引了10个项目的入驻,其中两个项目更是超过100亿元的投资规模。顾若楠表示,经过工改,这片土地的亩均税收预计将大幅提升至60万元。

去除沉疴,焕发活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拆除危旧厂房、整治老旧园区等措施,资源、产业、土地、安全环保等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同时,江阴在高端产能和绿色产业上加大投入,努力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迈进,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未来产业积极布局。

来到展示馆的三楼观景台上,俯瞰长江江阴段的美景,只见江面宽阔、货轮穿梭,气势磅礴的江阴长江大桥横跨其上。沿江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更是将江阴的山水之美、绿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拔掉“锈钉子”,镶上“绿丝带”。本着“还岸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江阴主动腾退主城区生产岸线,并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实施生态修复。于是,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因水而灵、因山而秀、因绿而美,长江在江阴焕发出新的风采与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部分图片来自新江苏传媒 白利振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