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书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新是第一动力,助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进一步理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教育是国之大计,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说到底,科技创新靠人才支撑,人才靠教育培养。

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灵魂,是我国高校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国自古就有朴素的公平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组织成员的公平感知对于组织的稳定、发展,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贡献度都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对于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产生作用,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发展。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导向之一,也是我国高校需要长期跨越和不断征服的持续性努力方向,备受社会各界重视。

公平感知的培育是驱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成长的一个关键渠道,因此,如何加快高校教师公平感知的培育,进而驱动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一个具有良好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由江苏大学黄婷老师所著的《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一书,利用实验研究证明了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效应的存在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研究形成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的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本研究模型和中介效应研究模型;然后通过收集我国高校教师的样本数据,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检验和分析;最后在研究模型检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的具体培育路径,以及公平感知下高校教师组织行为优化路径和创新能力的自我完善路径,为驱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成长提出对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将实验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灵活运用,证明了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在创新能力培育中驱动价值的存在性,为公平感知驱动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时代我国高校发展环境下,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的理论模型,为高校教师公平感知下创新能力培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的具体路径,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如加大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完善职称职务晋升选拔制度和荣誉授予制度、提高对高校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视、深入推行职务晋升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各级财务支出的透明度等。在公平感知环境下,提出高校教师组织支持和组织认同对创新能力的具体驱动路径。

该著作将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公平感知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基于公平理论、组织行为理论、质化研究、实验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运用实验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研究模型检验等方法探讨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的机理,同时考虑组织支持和组织认同等组织行为的影响,发现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在创新能力驱动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驱动优化和自我完善的路径。由黄婷所著的《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公平感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具有良好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为推动我国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成长提供有益参考,也向社会各界展现了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高校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与作为。

江苏大学教授、原副校长 梅强

2024年5月27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