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云龙
每次回老家,都会给母亲拍些照片或者视频,想多留些纪念。老母亲90多岁了,我知道,这样的场景,看一次少一次,拍一次少一次。
前些天回去,简简单单吃过饭,母亲又在透过玻璃门的阳光下,惬意地静坐。那里有她的两个专座,一个躺的,一个坐的。平静的时刻,我突发奇想,示意妹妹挑起话题,和妈妈随便拉拉家常,我用手机录一段她们的现场访谈。
妈妈看到有人拍她,一般都很配合,挺直腰杆,直视镜头。耳朵听力下降之后,她往往不等口令,便主动做出微笑状,而且很自然。想想去年此时,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很差,有一天突然说,村里死去的几个老人,一同出现在床边、屋顶,要拖她拽她过去……看妈妈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们却急不起来:脑子有问题了?九十三四岁了,又能拿她咋的?神仙也没办法。还好,老母亲后来顺利闯过“鬼门关”,今年的气色,一度比去年还好。
妹妹问:你儿子马上又要回南京了,你想不想他?
妈妈答:他要上班。
妹妹问:那你是想儿子,还是想女儿?
妈妈答:想……儿子,他要上他的班。
妹妹问:儿子孝顺不孝顺?
妈妈点头,妹妹追问:孝顺,那他怎么不蹲在家里照顾你?
妈妈答:他有工作。我只盯住女儿。
妹妹问:那你过去尽着儿子上学,又不曾尽着女儿上学,你怎么现在盯着女儿?
妈妈从容不迫,只抓住问题的重点回应:他,有工作!
妹妹指着一边做外贸服装的二姐,这两年她一直在家陪护母亲,继续追问:那女儿不也一样有工作?
妈妈答:嗯,工作与工作,不同啊。
妹妹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有难得住老母亲,又好气又好笑:工作与工作不同?哈哈,她还真会气人!70岁的大姐,一直在旁边静观其“辩”,她与我们同父异母,怂恿妹妹追加妈妈一个问题:你,怎么不盯住大姐?
大姐、二姐以及小妹,坐等看笑话,她们认定老母亲百分百会实话直说:她不是我生的,我不要她养。正在录像的我,也在紧张地代入思考,妈妈如何才能给出一个得体的回应。哪知老母亲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啊,也老了,不麻烦她。
据说,儿子的智商常常来自母亲?我有点不自信了。面对女儿不怀好意地提问,老母亲应对自如。午饭之前,妹妹点开手机相册里一张照片,放大给妈妈看,那是孙子正在谈的女朋友,她笑笑,没说话。妹妹问她:好看吗?她答:好看。问她:你还满意啊?妈妈纠正她,说:不要问我满不满意,只要他们满意。
此时,我们突然发现一个形象高大的母亲,在她身上发现一种难得的现代品质——高情商,老人家到底是从水乡高家墩子出来的。民间有句古训:少要精算,老要乖。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母亲,性格好强的老母亲,活到老,学到老,学乖了。乖,只是顺从?何尝不是暗藏智慧、哲理的一种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