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近年来,常州市纵深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市以“龙城英才计划”为核心品牌的人才计划累计引进了25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集聚了一大批拥有领先技术和产业前景的人才项目。2024年“龙城英才计划”长三角邀请赛暨上海交大创新合作行活动5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行。

作为区级国有平台公司,承办“龙城英才”异地邀请赛是江苏国经控股集团(下称“国经集团”)的崭新实践。通过承办人才赛事,进一步丰富项目来源,国经集团成功将科创资源“聚合”形成“聚变”,为武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近日,记者专访了国经集团董事长徐亚娟,从“构筑高校矩阵、创新人才发展生态”角度对“国经模式”追根溯源,进一步了解国经集团以人才生态激活发展“一池春水”的实践路径。
培育品牌
以赛引才融出新机遇
去年,国经集团成功承办2023“龙城英才”粤港澳大湾区邀请赛,开创了“以赛代评”的先河。大赛共设置新能源汽车产业组、新兴能源组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组三个组别,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98个项目参加,经过层层选拔3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最终2个异地项目成功进驻国经集团运营的产业园区。
“今年我们的‘龙城英才计划’长三角邀请赛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人工智能方向,通过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等渠道,共挖掘出105个项目。经过研判和实地交流,筛选出30个项目进入决赛。”徐亚娟向记者介绍。这30个项目中,有来自清华、交大、中科院等国内高校的创业团队,有曾服务于UMC、IBM、华为等五百强企业的技术专家,有来自剑桥大学、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的归国人才,阵容强大,科技含量“爆棚”。
“我们希望通过承办人才赛事,进一步丰富项目来源,同时与科技创新形成更强绑定。”徐亚娟说。“碰到合适的企业,不管他在什么阶段,只要我们看中了,我们舍得花重金去打造它,这就是我们作为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量。”为了推动获奖项目加速落地转化,国经集团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拿出诚意、有诺必践,也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等软件上用心用情、精耕细作。
聚合矩阵
校城合作激活新引擎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的策源地,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中间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扮演关键角色,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为了抢抓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更好地将科技从“纸上”搬进“车间”,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国经集团不断推进高校矩阵建设。截至目前,国经集团已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学校展开实质性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正在谋划对接中。
“我们之间的合作模式因校而异,并不会简单地将一种的模式复制运用到每一家,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徐亚娟从五个维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高校合作情况。
以组建基金为线索,国经集团与上海交大国盛资本拟组建国盛交大基金,利用资本力量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大量“硬科技”研究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
以科创园区为载体,国经集团服务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教学-研发-孵化”的全流程,构建从“初创-成长-成熟”全周期的基金金融生态,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进一步提速科技成果转化。
以企业产品为媒介,国经集团依托企业研发生产,构建与高校的“点对点”实用性合作。几何智慧(常州)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是国经湖塘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今年,几何智慧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度牵手、深化校企合作,上线光伏电站智慧清洁运维平台,并签署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揭牌工程博士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基地、本硕博实习基地。
以赛事活动为牵引,国经集团立足武进(上海)国际创新中心,打通了资本走向复旦科创项目的关键渠道。目前,复旦科技园建立起一个持续性高能级的“资企圈”,让资本与科技双向奔赴,加速高校资源落户武进。国经新视点本周开展“走进西安”专题活动,到访中科院背景的合作GP、全国“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中科创星,并赴西安交大和西北工业大学交流学习,努力建成新的高校资源渠道,链接全国高校科创资源。
以校友资源为纽带,国经集团不断深化基金“朋友圈”建设,通过合作GP团队,对接校友背后的高校资源。例如,武岳峰科创的创始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与校友创建了武岳峰资本。国经集团通过与武岳峰的深度合作,进一步链接清华大学资源,谋划合作。另外还有创始合伙人是北京大学名誉校董的松禾资本,国经集团通过组建子基金,在国经产业园区内设立松禾专题科技园,进一步寻找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契机。
创新生态
“基金+基地+城市”模式闯出新天地

国经集团从2022年开始构建“基金+基地+城市”新模式,通过百亿母基金资源,为人才发展撒下丰沛的“阳光雨露”;通过运营主题化园区,为人才耕耘肥沃的“创业土壤”;通过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为人才充当最可靠的“辛勤园丁”,营造了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国经集团实现了助推人才项目落地并做大做强的重要实践。2022年,“蒲公英科创人才基金”投资了获得常州“创业之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邀请赛一等奖的优磁科技。2023年,仅一年时间,该企业达到扩产需求后入驻国经集团运营的湖塘科技产业园,同年被评为了常州市“种子独角兽企业”。目前企业已准备开始新一轮融资,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基金+基地+城市”模式在武进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参考,也为企业赋能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徐亚娟表示,国经集团将通过整合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产业运营和产业服务四大功能,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速武进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武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强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潘祥海 张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