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为党和国家青年事业的发展明确了工作指引和前进方向。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高校团组织要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引领广大青年,培养“志气、骨气、底气”。
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内涵
志气是为了实现理想目标所展现的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中国人向来重视立志。回首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为挽救民族危亡浴血奋战,为摆脱“一穷二白”艰苦奋斗,为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创新。这种敢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概,为新时代青年当怀之志气。
骨气是迎难而上的力量,表现为刚强不屈的人格和操守。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展现出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人民充分信任、衷心拥护,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铁骨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百年党史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底气来源于自信,实力决定底气。一方面,中国人的底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跨时代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底气升华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锻造出中国人的底气。
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实践路径
以人为本,固本强基,提升三个层面。高校基层团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第一个层面,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对团干部的要求。通过“青马工程”培训班、团学干部培训班、团支部书记成长训练营等平台,不断提升团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二个层面,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把握“关键少数”。要注重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好团支委、班委等学生组织和关键群体的作用,让他们影响带动更多青年。第三个层面,面向全体青年学生,提升团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在哪里,团的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要把工作延触到青年最需要的地方,让高校团组织成为青年大学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三个层面得到巩固,高校基层团组织才能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大学生的坚强堡垒,从而推动青年工作走深走实。
以史为鉴,淬炼初心,夯实“四史”教育。高校应积极谋划部署,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四史”教育,帮助新时代青年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一方面,高校基层团组织应通过理论宣讲、信仰公开课、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好“四史”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共青团距离青年近的优势,积极打造网络新媒体阵地,探索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四史”教育开展深、开展实,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以学为基,练好本领,促进全面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大学生应求真问学、练好本领,同时将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也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机遇期,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问题研究方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提升理论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以践为要,奋进实干,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淬炼,高校团组织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大学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地实践基地共建平台等途径,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基层一线,通过与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社情国情。第二,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制度优势,挖掘和更新关于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教育内容,培育更多有益且有趣的第二课堂“金课”,筑牢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第三,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锤炼青年意志的校园实践活动,发挥好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文化育人作用,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雕塑、楼宇道路等空间场所开辟有关志气、骨气、底气的主题专栏,亦可借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平台举办提升本领、增强体魄、磨砺意志的相关活动,涵养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唐晓峰(作者为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本文系常州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多元治理视域下校园管理提质增效研究”〈YN22142〉、常州工学院学生工作创新培育项目“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活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YN2315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