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古风有新韵,沿着平江路探索古城保护更新的苏州路径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是一座与水紧密相连的古城。5月30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江苏采访行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濛濛细雨中悦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探索古城保护更新的苏州路径。

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在苏州老人的眼里,是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城,更是常有“不到平江路,就永远读不懂苏州”的说法。

徜徉平江路,石路、青砖、白墙描摹出江南风韵,纵横交错的千年古道傍河而走,狭窄的河道中船娘哼唱着悠扬的小调儿,撑着摇橹船缓缓驶过,鳞次栉比的传统古建筑与小桥流水相依。河道、小桥、民居、寺观与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交相辉映,将街区数百年来濡养出的温润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州城,曾以平江府命名,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就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北隅。依托纵横交错的河道,明清时期的平江路曾是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作为当时苏州城的主干道之一,平江路上行人如织,商贸繁荣,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实的核心区。

如何进行古城保护?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完美范本:经历千年时光流转,如今的平江路上繁华依旧,不改颜色。“网红”店铺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老宅之中、古老的非遗文化和新潮的现代饰品装点着同一组橱窗、婉转的评弹声与绵长的吉他声遥相呼应……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据了解,遵循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平江路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用先进的保护整治理念和科学细腻的技术手段,根据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整体保护、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种手法,完整保存了街区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同时,严格控制建筑的整体风貌,保持体量不大、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粉墙黛瓦的地方特色,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处最江南”的文化空间。对比南宋《平江图》石碑,可以发现,平江路仍延续着800多年前苏州城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古风焕新韵,古河道、古宅、古井、古树、古牌坊散布于阡陌古巷之中。平江古巷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在展现水乡古城风貌的同时,也将千余年的平江故事与苏州故事向世人娓娓道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