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连云港东海,很多人会想到水晶产业。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近来很火的穿戴甲,十有八九发货自东海。将预先制作好的美甲款式粘贴在指甲上,穿戴甲这门“指尖上的生意”已发展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东海依托水晶产业延续下来的电商基因等优势,抓住“指尖”上的商机,如今当地穿戴甲日产量约40万副,电商年销售额达30亿元。
无独有偶,全球女性所钟情的假睫毛,七成产自青岛平度。从最初的小作坊代加工到如今发展形成完整睫毛产业链条,当地美妆睫毛产业年产值已超百亿元,并远销海内外。指甲、睫毛虽小,但方寸间有大乾坤。很多地方注重打开信息雷达、抢抓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发展特色小产业,抓得新、下手快、布局准,用小产业撬动了大市场。
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但也有少部分人对高质量发展存在认知上的一些偏差,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发展“高大上”的新兴产业,对小产业“不屑一顾”。这样的观点不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要求,于经济发展无益。寻找赛道,眼光不能只盯着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分市场里也有无限商机。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何尝不是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形态?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爱美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美的追求边界越来越广泛,对变美产品的挑选越来越精细化,“美丽经济”毫不例外地成了一大新消费风口。需求越精细、市场越细分,机遇也就越多。就拿美甲行业来说,从简单的涂指甲油、画花纹,发展到如今的立体美甲、穿戴甲等,市场永远在适应需求的变化。谁能审时度势,敏锐地捕捉需求,创新求突破,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主动识变、积极求变、有效应变,“指尖”可以做大文章,小产业也能有大作为。
也要看到,这些小产业的门槛并不高,想要入局并不难。即便一些地方有先发优势,有产业基础,其他地方也可能后来居上。“金字塔底太拥挤”,必须乘势而上,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工艺、强化质量、打造品牌,进而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经历洗牌,洗牌之后是规范化发展。“一流企业做标准”,同样的,一流的行业也要有领先的标准。想要持续领先,必须从原材料、制作工艺等环节对生产进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比如,东海成立了穿戴甲行业协会,拟定行业团体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被淘汰。同时,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比如,平度成立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推动产业不断向智能化升级,培育出国内外知名的平度睫毛品牌。有企业家说,“创新破外卷,出海破内卷”。利用电商出海,拓宽海外市场,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地方小产业想要成规模成气候成品牌,只靠企业自己打拼是不够的,政府部门也要有前瞻眼光,及时介入进行扶持引导。比如,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智能化车间,创新和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认证,帮助引进一些品牌包装、运营方面的人才,推动品牌化发展;聚拢发展资源,通过加快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电商销售等环节的互联互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集群发展,助力小产业成长为地方品牌。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