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邂逅德基艺术博物馆,“最潮”市中心沉浸式感受“古金陵”

“和朋友约在德基广场买买买,没想到偶遇特别棒的博物馆,看到这么多艺术家作品真迹。”前不久,无锡游客叶子真逛到南京新街口,沉醉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展览里。而正在南京读大学的“00后陈飞羽,已经是第三次约上好友,徜徉于这里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我们周末坐地铁来,在最潮流的市中心沉浸式感受古代南京的生活,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情。”

位于德基广场二期8层,奈良美智、草间弥生、丹尼尔·达维欧等众多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让众多市民游客在逛商场同时还能看展。“德基艺术博物馆不仅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还吸引大量没有艺术预期的公众,来一场美丽邂逅。”馆长艾琳表示,“如今,我们从一座美术馆成长为博物馆,更需要担当起文化传播、美育公教方面的责任。”

德基艺术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艺术收藏,不断提升策展创新创造力,让展览尽可能接地气,降低公众对艺术的“设防感”。“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展览,仅策展和研究就用了5年,汇聚百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展出超过100幅花卉静物真迹。展览并没有依据历史时间线性展开19世纪下半叶至今的艺术发展,而是发展挖掘一条由花卉本身来“讲述”的叙事路径。触感独特的颜料、笔迹和色彩,丰富的“花卉百科”,可以辨认真实花种并与画作进行一一对应的交互屏幕……普通观众沿着精心设计的展览动线,和艺术名家展开“隔空”探讨。

“随便一拍都很出片,真是视觉上的享受”“连头发丝都能染上文艺范儿”……艺术之美带来的情绪体验和社交功能,让“花花世界”展览持续掀起热潮,成为城市文旅热门打卡地。展览自2023年8月开幕以来,累计观看人次超十万,不少人特意为了其中一件作品专程赶来南京。

借助数字化技术呈现文物中的历史、艺术知识,展览以可观、可赏、可玩的方式吸引公众介入。“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创新“人物入画、实时跟随”互动观展模式,让观众“走入”百米《金陵图》长卷,以第一视角直观感受宋代金陵城的市井烟火、繁华盛景。

“没想到可以用类似打游戏、做任务的方式,自主探索1000多年前的南京。”带上定位手环,江西游客庄肖瞬间“穿越”,听城中人畅聊民风民趣,看满天烟花肆意绽放,他感慨地说:“原来早在1000年前中国人已经有了吃外卖的习惯,还有‘外卖小哥’,那时候就有几百种饮料可供选择……古人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让我从精神上更接近和理解他们。”

清代冯宁所仿绘的《金陵图》,生动描绘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生活。“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作为重要常设展览,不仅受到广大游客的热烈追捧,成为“到南京必打卡的展览”之一,也在国际文化传播上发挥重要桥梁作用。5月中旬,“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受邀前往法国巴黎,在始建于1906年的佳沃音乐厅展出,来自宋代中国的生活美学,在法国掀起“中国热”观展热潮。

“这个展览令我非常震惊,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这样的展览很适合青少年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部总负责人Stoyan Bantchev说。2023年11月,“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飞往美国波士顿,参与“中国南京周”人文交流活动,面向世界展示南京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

博物馆不仅是展览展示的平台,还肩负着教育和研究的职能,德基艺术博物馆在呈现优质展览的同时,也持续优化公教服务。为满足全年龄段美育教育需求,博物馆分别针对儿童、老年人、外籍友人等开展分众教育服务,让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该馆还携手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启展厅场景教学,促进馆校合作,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深入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至雅及众,优秀的艺术只有走向大众才能有生命力;普及教育,也让货真价实的艺术获得更多认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图片来源:德基艺术博物馆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