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挂绿油油的迷你香蕉插在玻璃瓶里,上面还贴着“禁止蕉绿”的横幅。最近,在办公桌上养香蕉成为一种新潮流。据报道,在某网络平台上,这种绿色小香蕉累计已售出了上万单。
“蕉绿”的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它与“焦虑”巧妙谐音。香蕉慢慢由绿变黄成熟的过程,就像是和焦虑和解的过程,能够给予人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虽然只是玩梗,但很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确实需要寻找情绪解压的出口,因此绿色香蕉以一种幽默而俏皮的方式,成为职场人流行的解压方式。
从职场比丑穿搭引发热议,到被称为“打工人嘴替”的“王妈”走红,近段时间,与职场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这些话题有的是通过视频讲述,引发观众对某些职场文化的情感共鸣;有的是通过个性化表达,引发人们对职场关系的深入思考。话题的引爆各有各的原因,但都共同指向了职场环境和就业环境问题。如今,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每一次与职场和劳动者有关的行为和表态,总能引起很多人的触动和共鸣。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今天的劳动者,成长于物质环境相对宽裕的时代,所追求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而且更加关注自身权利的保障、价值的实现、情感的获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关心企业效率和利润,不注重员工个人的成长和福利。比如,禁而不绝的畸形加班文化,有的企业要求员工24小时在线,下班后继续隐形加班;又如,人心惶惶的“优化”政策,有的以绝对年龄为“一票否决”的用人标准,将35岁作为裁员的年龄红线;再如,难以落实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不仅不落实带薪休假、高温补贴政策,甚至还对恶意欠薪、暴力辞退不以为然。
用人单位不近人情的用人态度,不仅是对职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榨,也是制造职场压力和职场焦虑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话题的走红,我们既要从中看到职场人对待压力时积极的自洽,更要读懂其中的自嘲、自慰,看到共鸣背后的真实诉求。应该说,压力不可避免,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确实需要有一定压力,在化解压力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迈向人生的更高阶段。不过,压力也要看是正向激励的还是徒增焦虑。倘若压力失去了正向激励功能,异化为“内卷”,不仅很难获得向上的牵引力,困于焦虑之中,还容易产生精神挫败感,带来不少危害。
今天,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但快不意味着压力必然多。情绪也是一种生产力,我们不仅要让劳动者更努力工作,更要激发劳动者高效工作、快乐工作,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增强人们的职场幸福感。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愿良好的就业环境成为职场人压力的缓冲器、成长的加速器,助力更多人踏实奋斗、尽情逐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