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省际毗邻公交常态化运行

【编者按】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遴选编印《携手高质量一体化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实践入选多篇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系列,持续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何跨域、突破与共进。

本期典型案例:省际毗邻公交常态化运行 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交线路开通。图片来源: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

总体情况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联系需求,构建区域同城化综合客运体系,对促进毗邻地区融合,提升百姓出行体验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底,三省一市共开通省际毗邻公交108条,惠及长三角半数以上毗邻县级节点,有效保障了毗邻地区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了毗邻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缓解了“非法营运”等安全隐患问题。

主要内容

强化组织领导。依托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及长三角交通运输标准一体化工作会议等机制,三省一市交通运输厅(委)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备忘录》,三省一市共同成立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试点工作小组。毗邻地区政府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就企业运营、许可审批、后期监管等事项达成共识,具体推动毗邻公交项目实施。

注重政策引领。三省一市交通运输厅(委)统筹考虑地域差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关于促进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公交化客运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省际毗邻公交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方向和具体措施。

细化服务标准。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地方标准《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在线网布设、开行频率、车辆配置沿途设站、票制票价、补贴方式和安全监管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运营服务标准。

加强部门联动。省际毗邻地区公安、价格、财政、交通等职能部门通过完成线路开辟、票价核定、经营许可、停靠站点、设施保障、行业监管等审批手续和相关工作,保障省际毗邻公交落地实施。

开展试点示范。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省际毗邻公交试点,推动《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落地见效。一体化示范区大部分线路已喷涂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标志标识。

特色亮点

打破模式限制。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以方便毗邻地区百姓出行需求为目标,不拘泥于运营模式,融合了班车客运和公交客运两种客运服务方式,打破了道路客运班线无法中途停靠的传统,突破了城市公交行政区划界限,理顺了两种运营模式的审批流程、管理机制,为全国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推广提供了经验。

鼓励集约经营。鼓励相关经营主体加快组成运输联盟或成立线路公司,加强市场资源整合与互补,提高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打造一体衔接网络。加强省际毗邻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等其他客运方式的衔接、协调、融合,构建一体化服务网络,高质量服务群众出行。一体化示范区大部分线路衔接了轨道线网,成为不同区域间、不同客运模式间衔接的重要载体,对构建区域一体化客运服务网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优化票制票价及补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统筹发展基金,给予具有公共属性的线路合理的财政补贴。针对毗邻地区特殊群体票价优惠政策不一致情况,推动两地公交政策互认,并逐步实现两地IC卡互联互通、换乘减免优惠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责编:林杉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