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魅力。6月5日,G7393次高铁列车搭载着韩玉如等多位非遗传承人的作品,从南京南站始发,驶向浙江杭州、上海虹桥等高铁站。非遗端午彩粽开启长三角之旅,作为这项手艺的非遗传承人韩玉如奶奶,放置心里多年的“心愿单”同步实现。


“端午彩粽,又称五彩吉缯,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也是极具南京地方特色的非遗艺术品。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目标:让更多人认识它、爱上它、传播它。”韩玉如看着挂满车厢的端午彩粽对记者说。她常年在社区、大中小学校开课,一直希望能让更多朋友认识它。随着高铁发展迅速,每年运输大量旅客,彩粽在高铁上呈现,能让旅客记住它的精美。“有生命力的非遗作品,哪怕就是一眼,也可能产生深深的眷恋。”韩玉如说,今年端午节前,自己登上高铁圆了一个“多年的梦”。


活动现场,很多旅客围坐在韩玉如奶奶身边,听着她的讲解。“没想到南京端午彩粽如此精巧,看似简单却要极具细心和耐心。在亲手编织的时间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位去杭州工作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韩玉如告诉记者:“我其实是非遗传承的新人。退休前,我是光电领域的工程师;退休后,又拿出干工程师的热情与细致,研究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来的端午彩粽技艺。”韩玉如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不仅要继承传统手艺,还需要不断创新,很多想法其实是学生给自己的创作灵感。在“国潮”汉服热的当下,端午彩粽是服饰绝好的搭配物,彩粽衣襟和彩粽耳坠别具韵味。韩玉如说,粽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丰收、团圆和幸福。作为纯手工编制的工艺品,端午彩粽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端午节将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客运段、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联合打造“非遗上高铁”活动,在这趟“非遗列车”上,旅客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并进行手工互动。
策划:肖勇
整合:金琎
图片、视频:蒋文超
文字:黄阳阳 万博洋
剪辑:王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