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在无声世界绚烂绽放!南京聋人学校63名听障生高考全部考上本科

近日,刚刚收到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的南京聋人学校学生陈磬扬,就已经开始规划暑期生活:多学习英文,想去北京看看故宫博物院,还要趁着暑期考下驾驶证。在学校期间,他一直是年级的“尖子生”,虽然听力两次受损,但仍勤学苦练,坚持读书。“之前我有点自卑,所以我就拼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每天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创造奇迹。”

2024年全国聋人单考单招考试结果日前陆续出炉,南京聋人高级中学63位学生集体“上岸”,全部考上心仪的本科院校,学校再次实现高考录取率100%、本科率100%的好成绩。

为听障生敞开大门的高校越来越多

63名同学中,其中16人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19人被北京联合大学录取,13人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看着这些陆续传来的录取“喜报”,南京聋校工会主席、教务处副主任李国安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而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也被顺利录取的消息传来,他连日来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听障生要想进入大学,需要通过高校残疾人单招考试。学校自主命题,自行组织考试。“当初,听障生能报考的学校寥寥无几。”李国安回忆,多年前,接纳聋人考生的学校“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直到如今对听障生敞开大门的高校拓展到了十余所,专业也更为多样。

为了获取更多的录取机会,不少考生辗转全国各地赴考。“去年开始,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等五所高校开启‘五校联考’,学生便不用再奔波多地考试了,这是个好开始。”李国安说。今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506名听障考生在天津理工大学参加2024年全国残疾人单考单招联合考试。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招收听障生的专业以计算机类和美术类为主。例如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面向聋人考生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4个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今年对听障考生开放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同时面向有残余听力,有一定听说能力的考生开设特殊教育(师范)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在听障生高考中,语文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以及探究等能力。在学校从教30多年的李国安刚入校时也不会手语,“刚来的时候,并不会手语,特别是在教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时候不是很顺畅,直到两年多过去,才熟练掌握了手语,与学生的沟通也更顺畅了”。而在教学中,他尝试突破手语存在的表达障碍,“努力用手语表达出词汇的更多内涵意境,不只是表达诗歌词语的字面意思”。

他们,连续30年暖心送考

“谢谢所有老师!学生进考场前你们比家长还要紧张,感谢一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参加完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考试后,一位考生家长发给李国安这样一句话。李国安则回复一切为了孩子!

对于这群考生来说,安全顺利完成考试已是不易。李国安拿出一张送考表格,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送考日程,辗转奔波全国各地。“412日重庆师范大学”“419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424日绥化学院”……每次的送考队伍,都由一名带队老师和多名辅导教师组成,在“五校联考”中,送考教师多达10余人。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初开始,南京聋校考生辗转重庆、杭州、郑州、天津、绥化等地参加高考。每一场考试开场前,老师和家长们都在考场外帮助考生排好整齐的队伍,仔细检查每一位学生的证件,给他们加油鼓劲,目送每一位考生进场。“各高校考试内容及学科难度差异较大,孩子们离开考场有时神色淡然,有时又愁眉不展,老师们的心情也随之跌宕,都会及时地耐心劝导、纾解。”李国安欣慰地说,“漫长”的高考结束了,录取结果振奋人心。

1995年,南京聋人学校的学生开始参加高校聋人单考单招考试。也就是从那年起,老师们辗转全国送考,1567位聋人高考生在他们的陪伴下走上考场,今年已是送考的第30个年头。

“送考教师队伍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要基本囊括每门科目的教师,在路上也可以为学生辅导功课。”李国安回忆,在赴天津理工大学进行“五校联考”时,学生们用完晚餐后,就会来到会议室里,老师进行考前辅导。

“别掉队!”所有送考教师在途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清点考生人数。李国安等送考教师们把声音放大、语速放缓,配合手语,查看每一个学生是否按时上下车、进考场,并反复确认是否携带好准考证、身份证、残疾证,以及各类考试用具。“他们听不见,不可能一喊就到,所以必须在考生上车、下车、进考场等环节都清点人数,这也是我一直反复跟年轻老师们强调的事。”

今年,南京聋人学校首次带领学生赴绥化学院参加考试。有的学生刚结束“五校联考”就马不停蹄地赶去绥化,也有学生刚参加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考试赶来。南京聋校教务处主任杨武举是本次考试的带队教师,从南京乘飞机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坐火车到绥化,全程需要23个小时左右。“令我非常感动的是,目前在绥化学院就读的聋校毕业生都来帮助送考,带我们去考场踩点、参观学校,还帮我们找到了晚自习的地方,辅助给考生做考前指导。”

在绥化送考时,还发生了一件令送考教师“心有余悸”的事情。当天的语文、数学、英语考试一切都非常顺利,到了最后一门美术考试的时候,突然一位考生发现三脚架、颜料盒、画笔都带了,唯独忘了带画板,这时,距离开考只剩下半小时。这时,李国安紧急联系了一位在该校就读的往届生,15分钟后,将画板送到了考场外,总算是有惊无险。

据杨武举介绍,今年报考绥化学院的考生有800多人,而最终只录取100个人。在把考生送到绥化学院备考的过程中,老师们为考生们开设了晚自习暖心辅导,每晚6:30开始晚自习,一直到8:30左右结束自习,有问必答。他说:“因为第二天要考试,晚自习结束的时间不能太晚,而且要叮嘱孩子和陪考家长10点熄灯,跟在校的作息尽量保持一致。”

杨武举说:“只要时间和转场条件允许,学生可以报名多所学校的考试,但录取的时候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到更高的平台去学习,去深造,变得更好。”

听障生期待更好更多元的入学、就业环境

近日,南京聋人学校高三学生小妍(化名)如愿收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录取意向。不过今年的高考,她是坐着轮椅进的考场。二年级时,她不幸被确诊出患有脑瘤,身体的协调性逐渐变差,但仍没有放弃学业。甚至在高三的关键节点,她却由于治病不得不在家休养,老师便把复习资料给她带到家里学习。家里不放心她去外地读大学,所以当时只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这一所学校,但幸好,最终如愿被录取。

“这些年来,毕业生毕业后,各种各样的工作都有。”李国安一边思索,一边说出不少毕业生的去向,厨师、画师、快递员、设计师、工程师……有个叫小成(化名)的毕业生,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如今已是南京的一家公司的高级研发工程师。“收入比我们老师高多了!算是IT精英了。”李国安开心地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这批学生“毕业20周年”聚餐的合影,小成并肩搂着李老师,他比老师高出一个头,是一个拥有一对深邃酒窝的阳光大男孩儿。

南京聋人学校张晓华老师是学校唯一一位在职的聋人教师。从长春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南京市聋人学校担任美术老师,并参与到每年的送考队伍中,陪伴学生走向更精彩的人生。

“虽然近年来听障生就业境况已有改善,但仍会面临不少阻碍。”在李国安看来,不少学生毕业后成为插画师、计算机工程师,通过自身劳动安身立命,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但目前就业市场对于听障毕业生仍存偏见,一些企业将其简历拒之门外,让许多听障生感到无奈。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听障考生来说,“五校联考”可以进一步扩大联考范围,对于一些家境困难的考生来说,全国奔波考多个学校,肩上要担起不菲的支出费用。“倘若全国一张卷,或是集中在几个点统一高考,学生就不用如此奔波忙碌。”

同样,不少听障生也期盼更多高校对他们敞开大门。“目前,江苏只有南京特殊师范教育学院一所高校可以报考。金陵科技学院数年前曾有计算机专业面向聋哑人单独招生,后来停招了。”一名家长无奈地说。记者在金陵科技学院官网查询到,该校于20214月宣布“因学校发展战略调整,2022年停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聋人特教)专业招生”。

“通过高考,他们能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去融入社会,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我们也希望,在他们无声的世界,能开出更多绚烂的花。”李国安说。

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陈源清希望,每个学生都像牵牛花般成长,“奋力向上,就像牵牛花一样攀升,没有放弃自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收获成绩,也就收获成长,更加坚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程晓琳

责编:杨易臻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