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健康锦囊365丨粽子难消化?好不好消化,重点在于“控温”

端午临近,中国人的餐桌上总要有一个位置留给粽子。近日,无论是包装精美的粽子礼盒,还是口味多样的手工粽,都销售火爆,深得市民喜爱,节日氛围直接拉满。不过,我们也常常听到周围人的提醒:粽子不要多吃,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为糯米不容易消化。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糯米趁热吃,比大米更易消化。

从青团、粽子、汤圆,再到糍粑、驴打滚,中国的传统美食中少不了糯米的影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主食,糯米的营养成分和大米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只是口感有所不同。而口感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淀粉类型的不同。

淀粉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主食中的直链淀粉偏多,口感就偏硬,而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占到80%以上,就比其他种类的米更黏一些。黏糊糊的糯米其实是更好消化的,因为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更容易糊化,人体消化系统在分解这种淀粉时,其水解消化的效率也高,吸收速度较快。

不过,“糯米不好消化”的说法也并非错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就可以察觉出,刚蒸好的粽子吃起来软软糯糯,而冷却之后就变得很有嚼劲,这是由于淀粉老化回生,粽子的口感韧性增强,这时往往就不易消化。特别是经过打锤等方式的冷加工糯米食品,质地紧密,消化酶难以分解,多吃很容易导致胃胀等情况。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刚出锅的糯米饭、糯米粥等都是健脾养胃的食物。但值得提醒的是,即便如此,糯米也不能多吃!因为还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升糖指数。

 糯米本身就属于高升糖指数食品,高于普通大米,蒸煮后还会更高,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糯米是比大米更不建议食用的多糖食物。医生提醒,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吃粽子、汤圆等由糯米制成的、口感软糯的食物,最好趁热吃,且不要加太多的糖、盐、油等,对胃还是友好的。

文字:王甜

视频:谭倩文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副主任营养医师 戴春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