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节庆活动 > 正文
街巷里藏着市井记忆,“老南京”的DNA动了

老电视机里放着《秦淮人家》、金陵马头牌汽水、熊猫牌收录机、金芭蕾香水、公交车售票夹……勾起了许多“老南京”的集体记忆。6月6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承办的“烟火暖金陵——老街巷的市井记忆”展览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拉开帷幕,揭开南京百姓日常生活背后的市井人文。

衣食住行,重温老南京的“顶配”

街巷,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味道”,承载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展览策展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部副主任许梦告诉记者,为更加生动地讲好百姓的生活故事,还原真实街巷中的人生百态,展览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的视角,以渐进式的故事情节为引线,串联起“街衢古巷影”“烟火市井声”“城市变迁迹”三个板块。

听听春晚的热闹、闻闻金芭蕾香水的味道,回味南京话……百余件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物件,围绕“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多角度展现百姓的生活真实、讲述百姓的故事,描绘出“老南京”独有的市井风情和人文特色。互动场景的设置,让观众可以走进当时的生活场景拍照打卡。

仿佛置身熟悉街巷,姚家巷的夫子庙菜场、湖南路的湖南路商场、淮海路的大华电影院、中山北路的曙光电影院、建康路的南京陶瓷商场,带大家梦回旧时光。

走在“老南京”的潮流前线,《服饰》杂志上有着最新服饰时尚,南京旭东服装厂的广告画上写着,“夹克衫格调高雅,青年最爱。”

说到衣食住行,离不开南京人的“顶配”。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大桥牌自行车、熊猫牌缝纫机、钟山牌手表和红叶牌音响,这“三转一响”是很多南京人的回忆。“一卡擦”则是照相机,现在再见实物无比亲切。

五份成绩单里藏着时代变迁

展览还晒出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5份成绩单,让人直呼“DNA动了”!许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成绩单中出现了“数学”“外语”,也体现了学习科目的变迁。

对读书人而言,老城南地区的书肆书坊是南京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时,也常到夫子庙一带来买书,不过当时鲁迅是个穷学生,就用自己在江南水师学堂得到的金质奖章,拿到书店去换书,可把书店老板吓了一跳。

记者了解到,展出的一些老物件、老照片来自征集来的市民所藏,他们打捞自己的记忆跟大家分享。据悉,该展览展出地点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15号临展厅,展期持续至10月13日。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