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调查︱中考模拟作文题考出“社会大题”,今天你“失语”了吗?

近日,南京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引发了持续热议。题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文字失语互助联盟”,网友们常在组内求助:“我写随笔为什么只会用‘好开心’‘好生气’‘好悲伤’之类的话?”“读完一本书很震撼,但完全不知道怎么表达。”……目前加入这个小组的成员,已经超过了38万,而网络上关于“想写作,但写不出”的提问,浏览量超176万。“失语”失的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触发了一系列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则中考模拟考试作文题考出“社会大题”

根据试卷上的要求,考生要结合给出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答完这则考题的网友momo,在社交网站上发帖表示:“刚拿到试卷看到作文题就瞳孔地震了。”有意思的是,momo发完这个帖子后又随即自嘲:“看到作文题就瞳孔地震了,突然发现自己的‘瞳孔地震’也是网络流行语……确实是一种失语。”

虽然是一道作文题,却引发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网友的共鸣。网友落秋水说:“很难相信看完题目,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网友深山含笑表示:“我失语了,不知道这个作文怎么写,想不到立意和题目。”网友Stella说:“我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热议的是提笔忘字,现在是不会形容词穷了……有一种文化在倒退的感觉。”

除了一众感慨,这道作文题也触发了一些网友的反思。网友bobo说:“我会想到现在的人表达的出口变多了,打开手机和电脑的对话框随时可以发表看法,交流的成本变低了。而从前写书信发短信,要么耗时长,要么每条消息都要付费,因此当时的人们会更字斟句酌,将想法润色为信、达、雅后再发出。同时由于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网民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导致人们思维转变得很快,注意力分散在各个热点和新鲜事上,被网上的声音带着走,容易想得浅、被动思考,造成失去深度思考的习惯,因此很难表达出更有深度的句子。”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洪劬颉认为,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既抓住了学生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就像今年有关于人工智能的高考作文,都是社会普遍现象,所谓的“社会大题”。

警惕网络“符号游戏”加剧“文字失语”风险

其实,这已经不是“文字失语”第一次出现在大家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中了。今年春节期间,有媒体在深度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社交平台上诸如“有哪些表达祝福的词汇”“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的帖子引发很多关注,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拜年信息要复制粘贴……

“‘文字失语’,我认为首要原因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已经习惯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表达。其次,先进技术的介入,让我们的阅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大量吸收新词,也容易把旧词忘掉。”洪劬颉说这道作文题之所以是一道“社会大题”,还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有意义,已经超出了一道简单作文题的范畴。“‘文字失语’更是我们成年人的常见现象。”

“当下所流行的网络热梗、流行语、表情包等,产生了‘符号游戏’。网友通过拼贴、置换等手段进行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制造出多重表达意涵或符合自身需要的文本符号。因而在当下网络社交中,常会有以表情包代替各种文字表达的情形。人们在这种符号和文本的再创作中体验其中乐趣并陷入符号生产和创作的‘符号游戏’中,消弭了文字原本的内涵和意义。”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语文教师张旭欢指出,互联网中的文字失语症还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于线上沟通,从而加剧线下的沉默,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人们在线下对话时,缺少了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的加持,变得不会说话。同时表面上看似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在不断重复中培养大众单向度的审美,从而造成语言单一与同质化。”

网言网语里也有“美”用思考建立“防火墙”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网络语言看作是造成‘文字失语症’的洪水猛兽。”张旭欢进一步指出,“从宏观来看,历史上语言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的过程;从微观来看,互联网语言的发展也是从‘火星文’‘非主流文’到现在的表情包、热词热梗。每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不同,所谓的‘文字失语’或许正是这种表现,它们具有互联网式的娱乐色彩,并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

“现在用一个表情包就可以表达万千情绪,也是一种说话的方式。”在企业从事文字工作的王桂芳告诉记者,“但是这种‘说话’的方式,要注意摆脱AI化,毕竟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经过人的思考做出情感表达。”

“语言与思想之间存在一种逻辑结构体系。”法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小蒋介绍,以法国为例,小学中学有长期的逻辑推理课程,法国高考试卷也非常重视思辨能力的考查,这就促使学生、家庭重视知识的深度积累,“思辨的过程本身就是字斟句酌的训练”。小蒋在自己开设的法律专业选修课程中,与学生一起阅读文学经典,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而慢慢消灭“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

“我们在网络语言的洪流中,偶尔适当自我表达,时而反思正视自我,想想如何才能有更优质的表达,提高对语言的认知,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绝绝子’更惊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我fo了’更豁达,‘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比‘暴风哭泣’更深情。若我们处理好网络语言和美学语言的关系,就不会成为‘文字失语者’。”张旭欢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胡安静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