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目标是——”“拿冠军!”
“输了怎么办?”“游回南京!”
……
这几天,南京公安龙舟队参加2024年长沙市龙舟邀请赛的赛前口号成为网议焦点。6月9日至10日,在所参加的三项比赛中,他们都没能进入决赛。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助力”下,长沙市龙舟邀请赛、南京公安龙舟队双双“破圈”,各自成为端午假期网络流量最大的龙舟赛、网友关注度最高的龙舟队。
南京公安龙舟队的队员们事前绝对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阵前喊话”竟解锁了“流量密码”。现在,南京公安各网络平台的官方账号下,人声鼎沸,有人给出从长沙游回南京的800公里路线图,有人“督促”加快落实,有人提醒武汉江面有鳄鱼出没,有人代表全网感谢南京公安龙舟队带来的假日欢乐……评论区里的关系是融洽的,气氛是祥和的,正如这件事始终朝向“happy ending”发展的进程,“人人上桌”,各方共赢。
阵前喊话,古已有之,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对决前放狠话是攻心战的一种,主要起震慑对方、鼓舞己方士气的作用。它除了出现在战场上,现在更多出现在拉歌、斗舞、电竞等各种文体娱活动中。在“放狠话”环节,常有“嘴强王者”爆出金句,犀利的言语你来我往,有着剑拔弩张、火花四溅的精彩,起到为活动热场子、为竞技添趣味的效果,放狠话因此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环。至于喊话内容,看客们重在玩梗,很少上纲上线地较真,因为大家都默认一个规则——“认真你就输了”。

南京公安龙舟队的赛前喊话是健康文明的,结果是他人全员无伤,“虐”的只有自己。尽管输了比赛,但在他们停留过的休息区,赛后地上没有一片垃圾,座椅被码放得整整齐齐。被拱上热搜后,他们的回应是,见了世面,长了见识,积极备战来年。这一连串的表现,情绪稳定,有素质有风度肉眼可见,意外赢得了公众的喜爱。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6月10日的比赛中,现场很多观众为南京公安龙舟队加油打气。《长沙晚报》还报道“南京公安龙舟队拿下了公开组100米直道赛排名赛第一场第一名”,宽以待人道:“不用‘游回南京’了。”@南京发布 与@长沙发布 也在微博友好互动,体现了待客之道与做客之道的尊重互换、文明互鉴,为两座城市收获了一大波好感,明年龙舟赛的热度已经预定。南京与长沙,东部与中部的两座“现象级”网红城市,这个端午红的不是南京烤鸭、小龙虾,而是有趣又活泛的人和事,让金陵与星城多了人情味,城市形象变得更立体,活该你俩“长红”!

虽说这个端午一句“游回南京”抢了其他龙舟赛的风头,但是最终受益的是龙舟运动。“破圈效应”带来的,是推荐算法将赛龙舟的各种数据推送给更多的人——广州“一条龙舟70房东身家20亿”;对广东人来说划龙舟最大的杀伤力是“输给隔壁村”,对深圳老板来讲是“输给其他厂”;北方人划龙舟赛出了“横扫千军”的风格,赛出了“互不嘲笑”的精神,也赛出了赛道……网友们感慨,“没想到龙舟赛这么好玩”“龙舟赛超好看,平常也要多办啊”。
很多以前不了解不关心龙舟运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因为这次热潮颠覆了对这项运动的刻板认知:以前觉得赛龙舟只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仪式感多于竞技性的传统文化表演,“原来是我肤浅了”。现在更多的人发现,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水上版“速度与激情”,历经两千多年破浪而来,鼓点一响,血脉唤醒,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在现代社会展露历久弥新的魅力。今年端午期间,仅江苏各地就举办了十多场龙舟赛,有全国赛、长三角邀请赛、省市区各级赛以及企业赛,规模不等,不少龙舟赛跟文旅活动结合,拉动了节日消费。不只是江苏,龙舟赛在全国各地热闹上演,连东北都在举办,龙舟赛完全有望成为下一站“村超”。
在国际上,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早已接受龙舟运动,并设有龙舟世界杯。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龙舟赛被纳入表演赛。龙舟运动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得到了认可。一项运动需要一次次的“破圈”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运动人群,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待龙舟有一天能划进奥运会正式项目。
(曾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