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万元志愿填报服务,是投资未来还是贩卖焦虑?

随着今年高考的落幕,“志愿填报”成为牵动众多家庭的一件大事。近日,一项标价11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这并非志愿填报中的最贵选项,更有甚者,近两万元的“圆梦套餐”也格外抢手。把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押宝”给专业机构,希望通过“高价”服务选择升学的最优“解”,确实反映出高考家庭对未来的希冀。但是这样的选择与付出是否物超所值,还需要深思。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三分考,七分报”“专业决定未来”……这些观点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渲染”,使得高考志愿填报成为家长和学生面临的一道难题。事实上,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研究显示,现在的考生不仅在院校、城市、专业及就业前景上难以抉择,而且随着新高考录取方式的变化、院校专业的调整以及人才市场的新动向,志愿填报的难度日益加大。因此,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急需搜集更多相关信息,并寻求外界的专业咨询。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342万人,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300万人。这一数字对高考志愿付费填报市场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些专业机构凭借丰富的数据和经验,确实有可能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建议,对于信息渠道和判断能力有限的家庭来说,通过支付费用获得专业的志愿填报服务,或许是一条捷径。但是,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专业机构推出五花八门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动辄收取数万元的服务费,与其说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不如说是钻市场空子,让“服务”味道变得不地道了。

在讨论万元志愿填报这一问题中,有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问题: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每一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梦想各不相同,过度依赖机构的经验和大数据,甚至依靠高价定制的服务为未来的就业甚至是人生做选择,其实是在消化眼前的焦虑。志愿填报服务的可信程度、科学程度如何,家长的消费到底值不值,很难有量化衡量指标,结局好或不好,最终也只能是家长和学生自己承担,所以在高价购买志愿填报服务过程中,家长尤需理性。

今年在各大高校招生宣传活动中,“转专业”的相关政策被很多知名高校反复提及。从相关介绍中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在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学生入学后转专业的限制,一些学校甚至允许学生在读期间多次申请转换专业。“不能只看眼前”,高考志愿填报更应该关注考生如何通过成长从“自然人”变成合格的“社会人”。毕竟,人生路很长,机会很多,需要真正面向未来进行规划,只有先成为合格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才”,才能走好未来不同的人生之路。(胡安静)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