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深学笃行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谆谆教诲,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自觉对标“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着力在深学上下真劲、行动上用真功、担当上见真章,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恪守为民造福的初心。能否经得起“民意闲谈”、经得起“历史检验”,是衡量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一是站稳群众立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是不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二是倾听群众心声。工作接地气,事业才能聚人气。年轻干部常常工作于机关、忙碌于案头,如果不注意同基层群众的联系和交流,与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感情就会越来越淡。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应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善于从群众的“牢骚话”中了解呼声愿望,真正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干成的事。三是回应群众关切。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长者幸福食堂建设,用“一餐热饭”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时光,这些千家万户共同牵挂的“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任务再繁重,涉及民生的工作一天都不能拖;工作再忙碌,对群众的承诺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二、始终追求“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厚植为民造福的本领。干部干部,干事是第一要务。一是跨前一步主动干。肯干事的人像个轮子,不肯干事的人像个椅子;肯干事的人永远在找办法,不肯干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无论年轻干部在哪个岗位,都应主动谋事、积极作为,真正把心思聚焦到干事创业上。二是一着不让抓紧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口上,稍慢一步,就可能与重大发展机遇失之交臂,看准了就抓紧干,对既定任务雷厉风行快落实,努力在强手如林的赛道上,跑出更多的第一唯一。三是增强本领加油干。自觉对照总书记强调的“八种本领”“七种能力”,把学习实践作为提升本领的重要途径,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有针对性地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以过硬的素质本领,服务百姓、造福人民。
三、始终坚持“讲实干、重实践、务实功”,提升为民造福的成效。总书记对江苏干部提出了“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殷切期望,年轻干部更应该以此为工作遵循,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作。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及时把充分调研、比较成熟的民生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使调研的过程成为摸清实情、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过程。二是常思自身应尽之责。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事之誉、不计一段之成,决不能为了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扎实办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三是激昂勇挑大梁之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形势变化,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超越自我,对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的事即使再困难也要尽力干,让千万细流汇成辽阔大海,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图景。
四、始终把握“树高线、守底线、筑防线”,珍惜为民造福的舞台。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一是树“高线”。干部的工作能力好比是“木桶原理”桶壁的木板,党性修养则是木桶的底板,底板有漏洞,再长的桶壁也将“滴水不剩”。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守“底线”。年轻干部自己一身正气,履行职责才能硬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摆正心态、看淡得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干事成事不出事。三是筑“防线”。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有问题及时解决,有错误赶快纠正,不搞“小圈子”、戒除“小爱好”、拒绝“小意思”,守牢第一道防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执笔人:江苏省委党校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学员,中共盐城市委办公室 戴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