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e”起去现场丨一粒麦子的智慧归仓之旅

“在这里,温度、湿度都通过智慧云平台调控,每一粒小麦都可以自由呼吸。”麦收时节,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赶到盐城市新合作粮食物流有限公司,10万吨共12幢标准粮仓开仓收粮,满载的运粮车搭载传送带后将小麦输送至仓内,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粮食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点点鼠标就能查看仓库实时场景、监控温湿度、各类数据统计分析等,开展有效管控。

粮仓顶部装太阳能,仓内智能控温湿度。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尽显浓浓科技范。
报港登记、取样化验、卸粮入库,整个过程通过智能化系统全程记录在后台,方便协调和管理。

30公里开外的长荡镇,射阳县供销社农禾农机服务队的数十台收割机、运粮车马达轰鸣,正忙着收割、运载小麦。县供销社近年来全力开展耕、种、管、收全托管服务,小麦长势喜人。“马上就到梅雨季节了,抓住晴好天气,必须抢收。”港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留宜对今年小麦的收成很有信心。

射阳县供销社农禾农机服务队的收割机、运粮车抓住晴好天气抢收。
以前人工割麦子一天一个人割不到一亩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收八十亩。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深入“藏粮于地”、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江苏收粮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手段,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同时智慧化仓储也让粮食的安全和品质更加有保证,截至2003年底,江苏现代型粮食仓储设施覆盖率水平指数超83%。

扦样员扦取装粮车少量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智能化粮⻝安全数字监管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粮⻝生产“后半程”服务,有效解决粮⻝销售难、储存难的问题。

“智慧粮仓贯穿粮食从入仓开始的整个流程,包括收、储、运、销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少不了信息化的技术、智能化的装备、科学的管理方式。”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刘强副教授说。该校由唐培安教授带领的“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团队一直致力于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从肩扛手拿到机械化作业,大大节约了粮食储运环节的人工成本。
盐城市新合作粮⻝物流有限公司拥有10万吨标准粮⻝仓库12 幢、500吨级码头1个,年中转粮⻝20万吨。

据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科学调研报告发现,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每年在700亿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刘强认为:“未来粮食收割全程机械化,智慧化仓储必定会缩小粮食产后的损失,要端好自己的饭碗,智慧储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通讯员 钱祥发 沈祥 金鑫

记者 余萍 王诗宇 曹凯琪

责编:王诗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