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
02、交通运输部18日消息,2023年全年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12.88亿人次,同比增长30.7%。
03、国家网信办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搭建了我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04、6月18日,江苏省消防救援局正式挂牌。
05、6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遴选结果。盐城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和江苏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入选。

01、6月18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通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度运行监测评估情况,古遗址古墓葬文保工程备案及质量抽检有关情况,并就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展开座谈交流。
02、6月18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专题分别展开深入研讨。

03、6月17日,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的智库沙龙在南通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绿色金融支持EOD项目开发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路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推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高效转化提供了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实践路径。
04、6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前沿论坛在合肥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各方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世界有影响力的综合研究平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05、 6月17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吴小松率团队到访敏捷智库,与敏捷智库理事长张晓东等领导就智库建设、课题研究和交流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06、6月15日,“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在宿迁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建议,为推动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7、6月14日至15日,2024年科技安全与智能情报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东南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漆桂林教授分别作题为《发展与安全融合视域下前沿交叉领域信息服务创新思考》《“大模型+知识图谱”双轮驱动的医学情报分析平台及应用案例》的特邀报告。

01、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贾文龙指出,深挖海洋经济潜力,要促进海洋领域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高效、绿色方向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速发展。一方面,立足传统产业,以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生产要素利用率。既要加强海洋油气、海底矿产的勘探开发与科学合理利用,建设安全稳固的海上运输通道,同时发展好海水养殖产业,建设海洋牧场,筑实“蓝色粮仓”。另一方面,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蓝碳,增强海洋碳捕获和封存能力,有力应对气候变化,分担和缓解碳排放压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02、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金焱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0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在全表示,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社会民众的行为准则,体现在百姓的人伦规范和日常生活中。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淘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因素已经深入人心,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基因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0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认为,颠覆性技术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形成更高效的劳动工具,快速提升生产劳动和科研劳动的效率,产生更加高效、多样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催生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以新形势下国家需求为牵引,从战略定位、战略方向、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等方面,提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技术的布局和发展路线图,既要在现有技术轨道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勇于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要积极发挥我国创新场景丰富的优势,以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05、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涂圣伟表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其中,最关键的着力点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兼顾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与保障发展安全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和节奏,分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县域,要发挥好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切入点的作用,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衔接起来,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增强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投稿邮箱:zk_xhby@163.com
咨询热线:025-5868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