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集市、买特产、赏非遗,6月1日,丹阳市吾悦广场门前的一场民俗大集吸引了来往市民的目光——中国·镇江供销社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丹阳端午嘉年华活动现场,雄黄酒、绿豆糕等200余种农产品和乱针绣、封缸酒等非遗项目展位挤得满满当当。民俗体验、文艺演出、直播带货叠加发力,一个周末现场销售额达45.3万元,单位采购、预订金额达65万元。
消费热,经济活。从商超到餐厅,从展馆到田间,从传统景区到宝藏“打卡点”,镇江消费领域多点开花,1—5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4%,位居全省第五位。
做强传统、做好新增、做足特色,一份新意十足的消费成绩单,为观察镇江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跨界造节、政策引流,消费体验新意浓
一句“打酱油喽”,成就了镇江独有的一条民俗风景线。今年年初,承载镇江百姓记忆的恒顺酱醋文化节回到“老地方”玩起“新花样”——第47届恒顺酱醋文化节和丹徒首届新春嘉年华活动联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节庆活动有机结合,阔别三年的“散打酱油”线下活动恢复,300吨恒顺酱油被期盼已久的市民抢购一空。在线上,1万桶“百善酱油”20多分钟即告售罄。
“从单打独斗到聚集一批社会资源联袂打造,恒顺‘打酱油’活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忠说。本次活动还邀请杏花村、同仁堂、东阿阿胶等数十家中华老字号以及丹徒当地美食特产、惠民产品汇聚一堂,与非遗展示、文艺展演一道,为市民们提供一站式消费体验。恒顺酱醋文化节还同步与上海、苏州、北京、兰州、成都、海口、哈尔滨等全国44城联动。
盘点过去半年,“丹徒新春嘉年华”“乐享润州 五·一嘉年华”“丹阳端午嘉年华”等活动轮番上演,通过整合商业资源、文旅资源,打造更具辨识度和体验感的节庆IP,用“新民俗”撬动消费潜能。
政府搭台,商家让利,市民受惠。近年来,镇江重点打造的“金山消费节”,持续带火消费市场。5月1日,镇江金山消费节·五一焕新购消费促进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山脚下举行,现场围绕“汽车焕新”“电动自行车焕新”“家电焕新”等主题推出促销补贴活动。根据活动细则,消费者参加以旧换新可享受政府消费补贴,还可叠加金融机构立减和商家优惠政策,不少市民现场出手订购。
从去年“车展+童展”同台亮相,到今年把促消费活动办到景区,政府“造节”带动消费升温。根据统计,“五一”假期,参与活动的商户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37.4%,全市重点监测的6家汽车销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2%。
镇江市商务局流通处处长孙亚斌介绍,今年镇江将举办10场市级重点消费促进活动、8场“一市(区)一主题”活动和100场以上商业促销活动,实现全市消费促进工作“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
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全市各大综合体也推出配套活动。6月9日,镇江苏宁广场8周年暨消费促进月启动仪式举行,城市之巅灯光秀、“南京&镇江”联动街唱演出、限定文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商场还推出涵盖餐饮娱乐、零售百货、黄金饰品等多个品类的促销优惠。苏宁广场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端午假期三天,商场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
小锅盖接住“大流量”,老味道“搭车”走俏
“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拖”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是不少镇江人“打开”一天的方式。最近,越来越多的食客发现:一起拼桌“拖”面条的人,往往操着一口外地口音。
“锅盖面火了。”镇江市锅盖面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假期期间,镇江数家热门面馆的销售额达到平时5倍之多,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80%。
前有明星演唱会,后有网红来探店,镇江用“小锅盖”接住“大流量”。4月底的薛之谦巡回演唱会镇江站举办期间,镇江市锅盖面协会携手18家锅盖面连锁品牌共44个门店推出专属活动,凭演唱会门票购买记录可享受八折优惠。据统计,活动期间,相关门店销售额环比增长30%,在演唱会场馆附近的门店销售额环比增长50%以上。
如今,为一碗面来镇江“打卡”,带动酒店、民宿等订单猛涨。在市区一家面馆,正在拍照留念的江苏大学大四学生小阳告诉记者,“毕业离校前最后一顿肯定是锅盖面。”
入驻南京高校、筹办镇江锅盖面文化研究院……在镇江市锅盖面行业协会会长刘斌看来,镇江锅盖面行业正迈进“最好的时代”。镇江市商务部门先后举办镇江锅盖面大赛、锅盖面产业发展与安全论坛等活动。继2018年“镇江锅盖面”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去年2月,《镇江锅盖面制作规程》地方标准发布,为“走出去”奠定基础。
6月14日,江苏省老字号“三进三促”活动暨第六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首次开展“江苏早茶争霸赛”,泰州早茶、镇江锅盖面、扬州早茶等领域的30余家老字号餐饮企业同台竞技,“我们的目标是拿到‘早茶争霸赛’的销冠王和人气王,把镇江锅盖面的名气打响。”刘斌自信地说。
以锅盖面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镇江味道”在守正创新中迭代升级、香飘致远。
5月底,镇江十大招牌菜及创新菜烹饪大赛开赛,从街边特色餐饮到星级饭店,来自全市各餐厅、酒店的近70名选手亮出绝活、现场“打擂台”。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扬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镇平参与了十大招牌菜的选定工作,他说:“我们要把镇江招牌菜推向市场,提升知名度,让外地人知道‘到镇江吃什么’。”
镇江素什锦、镇江醋排、秧草河豚、蟹粉烩鱼肚……6月9日,“寻味镇江”文旅美食消费季启幕,镇江市餐饮协会及烹饪协会代表现场展示“镇江招牌菜”,每一道菜肴烹饪的过程,都蕴含着镇江美食文化与发展的过程。现场还公布了十大招牌菜消费补贴项目,累计补贴消费券价值100万元。
今年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庆期间,镇江开展“畅享美食”“美食随心兑”等主题活动,伴随近400万元餐饮消费券“飞”入市场,节日期间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均超50%。
有文化更“圈粉”,老牌景区解锁“新玩法”
“‘皇上’请看,此处寺隐山、山裹寺,绿树成荫,水天一色。这就是有‘江中浮玉’之称的焦山。”6月8日上午,一场沉浸式国潮游园会在焦山景区上演,“乾隆”巡游间盛赞焦山美景,“王羲之”“李白”“郑板桥”等“文化大咖”与游客开展情景互动,其间还穿插《大字之祖 鹤舞千年》器乐舞蹈,同行游客队伍“越走越长”。
在各地文旅选择琳琅满目、游客越来越注重个体体验的当下,镇江文旅行业抓准“新中式+旅游”定位,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旅行线路,把文化元素深度体验作为卖点。
记者获悉,今年端午假期,镇江市重点旅游景区、街区、乡村旅游、文博场所等累计接待游客12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3.62%,旅游总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21.41%。历史内涵丰富、典故诸多的金山、焦山、北固山组成的三山风景区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上午10点,随着歌曲《千年等一回》在金山景区内响起,“金山缘起”端午快闪秀惊艳开场,“白娘子”和“小青”出现在游客面前,用舞蹈和歌声讲述传奇故事,“苏东坡”“梁红玉”等也现身亮相,将苏东坡登妙高台、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故事娓娓道来。“这才是应该让孩子们感受的美。”游客陈女士带着孩子观赏了金山的歌舞表演,也借此机会和孩子讲讲金山的历史故事。
“国潮”与儿童相遇,掀起“课本游”“研学游”新潮流。“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当然要点上朱砂、穿上传统服装。”6月10日上午9时左右,南山景区内,工作人员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点了一颗朱砂。在南山景区开展的深度研学活动中,民俗老师为小朋友们解答端午知识。此次研学活动共吸引60余组家庭超百人参与。点完朱砂后,小朋友们一起“穿越”,沉浸式体验古人端午节的一天。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6月8日至10日,镇江北固山景区举办了“北固诗韵·端午竞诵”背诗词免门票活动,“辛弃疾”化身考官,游客只要在5分钟内流利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次北固山下》三首古诗词,即可获赠北固山景区门票一张和文创礼品一份。不少游客在孩子的“指导”下现场“补课”。10时30分,轮到市民汪先生背诵时,8日当天的免费门票已赠送结束。“明天上午我早点来背。”他不气馁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