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房地产新政“满月”观察③|第四代住宅呼之欲出,人人期待的“好房子”长什么样?

【编者按】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房地产的举措,江苏各地相关落地政策也陆续发布,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5·17”房地产新政迄今已满月,政策效果如何?市场有何调整?百姓如何看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进行观察。

“第四代住宅”效果图 来自江苏土地

6月19日,在南京今年第二场土拍中,位于建邺区的G11地块经过47轮竞价后被奥体建设以43888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竞得,位列南京地块成交楼面价第二位。让这块地备受瞩目的是它的规划条件,容积率1.01,限高35米。容积率1.01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该地块住宅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基本相等。业内人士纷纷预测,一个低密度、高品质住宅产品将在这里诞生。

当下正处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期,房企拿地十分谨慎。但此次土拍中低容积率地块引发多家房企追逐,掀起久违的热度,这说明他们对未来市场中将热销的住宅产品有着相同的判断。

去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力气建设好房子”是重要一条。5月17日召开的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强调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的同时,还提出“大力推进改善型住宅建设,满足不同群体合理住房需求”。

到底什么才是百姓期待的“好房子”?江苏各地陆续围绕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新模式、新一代“好房子”进行了探索。

5月,位于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的WJ-J-2023-21号地块项目批前公示显示,项目拟建9栋8至14层洋房,容积率1.3,建筑密度18.7%。该项目引入第四代住宅设计概念,建设绿色科技住宅,建设过程将全部采用智能建造技术。这是苏州也是江苏首个第四代住宅产品。

第四代住宅即立体生态住宅。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相关文件中这样定义:将绿色生态理念注入城市建筑,通过平台立体绿化,形成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的建筑模式,应用于7层及以上住宅建筑,主要建筑形式包括套内空中花园、公共绿化平台。第四代住宅又被称为“空中庭院房”“空中城市森林花园”,满足人们对品质居住和传统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江太湖新城WJ-J-2023-21号地块项目规划效果图

吴江太湖新城WJ-J-2023-21号地块项目由苏州朗盈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该项目负责人严羽告诉记者,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主要围绕“什么样的房子会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为核心去展开。“我们发现,大家向往排屋、别墅这种有天有地有院子的生活,也喜欢城市大平层这种便捷的居住体验,还希望房子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我们想,怎么把这些因素都集中在一个住宅产品上呢?第四代住宅就具备了这些特点。”

严羽说,目前项目正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证阶段,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正式开工。作为江苏第一个建设第四代住宅的企业,没有既往经验可以参考,项目在设计阶段遇到不少难点。例如挑高玻璃幕墙和低能耗如何做到两者兼得?室内的恒温恒湿恒氧科技系统,如何应用于室外庭院之中?立体绿化的景观标准如何界定?其中,庭院和立体绿化对建筑的建造标准和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说,第四代住宅与上一代住宅相比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不同,更多的提升在“里子”。

今年2月,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关于支持立体生态住宅规划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让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了规范依据。记者注意到,方案对套内空中花园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主体结构外高度不小于两个自然层的空中花园,与住宅套内空间相连接,绿化面积不小于其水平投影面积的60%且绿化覆土深度不低于0.6米”。方案还提出,满足相关要求的套内空中花园、公共绿化平台可不纳入容积率、建筑间距、日照间距等的计算。

6月份,全省各地第四代住宅纷至沓来。6月7日,苏州相城区首个第四代住宅批前公示;6月11日,南京建邺区G01地块规划效果图显示,该住宅“户户有露台”;6月12日,盐城市“东湖国际心语三期”规划效果图出炉,项目采用垂直绿化技术,“层层有园林、户户有庭院”。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密度”可能意味着“高价格”。对于普通改善性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今年省级以及地方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文件。

3月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改善性住宅设计与建设导则》,为下一步改善型住宅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5月份,南京市建委印发《南京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从居住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梳理住宅品质提升关键点,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和解决措施。6月4日,南京江北新区出台《关于支持新区住宅品质改善提升规划指导意见》,该文件中包含引导建造第四代住宅相关内容:“新建小区住宅项目每户可设置挑空平台,挑空平台为主体结构外挑的不得封闭的室外空间”。

苏州房协副秘书长、苏大建筑校友会秘书长付正乔说,如今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住房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迭代。从保交楼到建好房,持续倡导开发企业善待土地、提升住宅品质,为市民建“好房子”,是满足人们新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由原来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旧模式向高品质、高标准、高水平的新模式转型,推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企业群体的一次自我修为和磨砺,关乎行业声誉和前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