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以来,江苏各地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批新的文化地标闪耀在江苏大运河沿线。
刚刚过去的6月16日,扬州三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迎来了自己的三周岁生日。每一个假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人气都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开馆三年以来,这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了解千年大运河历史的重要窗口,是游客来到“世界运河之都”扬州不可错过的热门打卡地。

2021年6月16日,在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这是一家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收藏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常设“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传统生活”等11个专题展,以大运河发展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展示“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作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于2021年初正式启动“运河十景”建设,打造新的文化地标。感受《枫桥夜泊》的诗意境界,感受浒墅关“活码头”的物阜民丰,探访平江古巷的吴门风雅,或者在游虎丘山岩壑传奇、赏宝带桥长虹卧波……在遗产保护、非遗传承、文旅产品开发、运河文化数字化等方面下功夫,“运河十景”,勾勒出一幅现代版“运河繁华图”。
淮安是与大运河相伴而行、共同走过2500多年岁月的城市。2021年,淮安匠心擘画大运河百里画廊,选择淮安大运河沿线精华段125千米,精心绘就“淮上四卷·运河八园”蓝图,力图把大运河百里画廊打造成产城融合、镇村繁荣、河湖共生、人景和谐的生态画廊、文化画廊、旅游画廊和产业画廊。

在常州大运河沿线,分布着戚墅堰车辆厂、大明纺织厂、恒源畅染织厂等一系列工业遗产,见证了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的兴衰。2021年以来,常州着力打造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长廊,已建成开放的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常州运河工业文化的发展历史,让大运河工业遗产再添生机。

端午节假期,近3万名游客来到皂河龙运城参观游览和购物。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要素”的龙王庙行宫就位于宿迁皂河龙运城之中。自2022年开园以来,宿迁皂河龙运城以治水文化、航运文化和皇家巡游文化为核心文化,已成为宿迁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品牌。
南通唐闸古镇坐落于大运河重要支流运盐河之滨。近代爱国实业家张謇利用运河之便,在此创建大生纱厂,将唐闸打造成我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南通启动唐闸北市文化历史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在保留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还原唐闸历史生活风貌,活化唐闸工业遗存,让运河边又增添了一处亮丽的旅游目的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顾星欣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