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4届智能建造专业毕业设计展开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2020年东南大学智能建造本科专业正式获批并首次招生,参加此次设计展的29名学生为江苏首批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传统建筑业需要大量体力劳动者来完成作业任务。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建筑工地上“老龄化”“用工荒”现象日益凸显。如何让建造作业更高效、更安全?智能建造专业应运而生。
“当初,我抱着对新工科探索的想法来到这个专业,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新型知识和技能,比如新型传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土木工程领域中,支撑了学科的智能化发展。”在毕业生钱子欣看来,智能建造专业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区别明显。比如相比于传统土木专业,智能建造专业学生更倾向于探索应用计算机视觉、点云、智能设计等技术方法。“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为例,传统监测方法需要安装传感器,过程繁琐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这种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采集并编写程序分析桥梁结构位移时程,既保证了较高精度,同时也简化了测量流程,可以规避可能的危险。”钱子欣说。

“智能建造专业是将以工业化建造为特征的土木工程建造模式,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学生在这里既可以学到工程建造等基础知识,也可以学到人工智能、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建造机器人等相关前沿课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副系主任管东芝介绍,比如学习集群液压牵引控制系统相关内容时,学院专门制作了一个实体模型,课堂上学生可以基于模型实际上手操控,大大增强了实践能力。

记者在设计展上看到,29名毕业生的毕设选题涵盖结构设计与优化、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机器人等学术前沿方向和行业热点问题,综合运用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网、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等智能方法与手段。管东芝表示,智能建造专业不仅仅是教授先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培养智能建造思维。
据悉,首届智能建造专业中有23名学生将赴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继续硕/博阶段的深造,研究领域包括智慧建造与运维、结构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信息工程、遥感测控等方向;6名同学将走上就业岗位,任职于工程咨询、施工、电子半导体等行业龙头企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文 刘莉/图
视频 谢诗涵
部分素材由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