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丨郦波:中国大运河有“四运”,在世界运河史上独一无二

何以运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中国大运河有‘四运’,这在世界运河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运河之“运”在于“运输之工”。千樯万帆间,漕运船只通过运河把粮食运往国家的心脏,维持着政权的稳定,国家的运转。“运河最初的作用就是运输,运兵运粮运盐,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国之命脉所在。”

运河之“运”在于“气运之力”。大运河沟通南北,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塑造了大一统传统中国。

运河之“运”在于“诗韵之美”。郦波教授表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含诗量”最高的运河,古往今来,运河上流动的诗篇“船载斗量”。南来北往的诗人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他们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着运河两岸的风光,诉说着运河的传奇故事。

运河之“运”还在于“意蕴之深”。放眼全流域,大运河沟通融汇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诗意的人居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手工技艺、众多的名人故事以及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不同领域的意蕴都在运河文化中有所体现,但百川归海,都得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在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回到运河原点扬州,郦波教授认为,世遗时代我们既要创新传播运河文化,活用现代技术,更要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把握传统文化精髓,寻找个体的小生命与民族大运的契合点。“运河文明滋养浸润了华夏民族,站在第二个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追问何以中国,实质上就是在探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文 陶蓉/视频剪辑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