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林业大学新能源专业周建斌教授领衔的获奖项目“农林生物质废弃物气化供热联产电、炭、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历经22年的探索,在国内外首创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先后在多地推广建成以秸秆、稻壳、杏壳、木(竹)废料等为原料的气化多联产工程50多项。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清洁能源中唯一的含碳能源,而且是与煤炭等化石能源一样的稳定能源,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零碳能源,其发展优势已形成国际共识,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
早在2002年,周建斌就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创新发展理念与思路。此次获奖,也让他对项目相关的领域有了新的思考,他呼吁:“可以将部分煤矿工人转变成林业能源工人,那么,把山上的林业三剩物以及城市、乡村和道路(520万公里)修剪的枝条收集起来,是会有多方面显著效果的。比如可以有效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减少CH4、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同时,为先进的生物质固碳气化多联产技术提供丰富的原料,并解决森林病虫害;还能大量增加居民就业与收入,改善城市、乡村和道路环境,让其变成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和景观道路等。这些都对我国甚至世界清洁能源、减排、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