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位于苏州吴江城区东门外,旧名“利往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
垂虹桥坐落在江河交汇处的宽阔水面上,远远望去,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桥畔还耸立着一座华严塔,构成“长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景观。
历史上,数百位名人为其吟诗咏词、泼墨作画,王安石赞其为“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米芾过此桥留下“垂虹秋色满东南”的墨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名画《长虹卧波图》,明代书画家沈周的《垂虹暮色图》、文嘉的《垂虹亭图》,将垂虹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
历史上,垂虹桥多次重建,桥孔数量多次变化。元至元十二年(1275)桥重建时为85孔。大德八年(1304年),增至99孔。泰定二年(1325),桥再次重建,有62孔,桥中间有三大孔凸起以便通舟。民国四年(1915)重修时,仅见44孔。

岁月流逝,垂虹桥历经沧桑。由于年久失修,桥于1967年5月大部分塌毁。所幸的是,现尚存东西两端20余孔。1957年8月,垂虹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吴江在垂虹桥遗迹周围建造垂虹景区,重现东端10孔的桥孔,与西端显露的7孔遥相呼应,并恢复华严塔,重现“园桥相映”的秀丽景色。如今游人到此,虽不见长桥全貌,但可见一些绰约风姿,凭此遐想昔日垂虹桥“三起三伏,蜿蜒如龙”风貌。
整理:刘春
供图:视觉江苏 赵亚玲/摄
设计:郑玲玲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