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之选,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行之策。与此同时,数字化赋能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数字化赋能即以数字技术作为通用技术的渗透性为基础,以数字部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为中介和载体,充分发挥在非数字部门中的替代效应和协同效应。数字化从数据开发应用、数字化生产运营、个性化客户服务、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生态合作五维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数据开发应用能力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资源。提高数据分析与挖掘、集成管理和协同利用能力,不仅能够以技术革新的方式加速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转型,更能够打破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被投入产业生产中所引发的技术革新是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原因,数据开发能力通过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有效重塑产业间要素禀赋结构和配置方式。同时,数据开发能力有效修正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系数,产业关联模式呈现网络化和生态化。传统产业融合理论认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同一区域内协同集聚是产业融合重要空间表现形式,而数据开发与应用能够有效打破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空间距离束缚,改变两业融合模式与形态。
数字化生产运营能力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优化智能生产与现场作业管控为抓手,纵向贯通生产管理与现场作业活动,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全过程、全景集成和精准管控,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数字化生产技术应用,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合作黏性,降低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通过建立数字化双孪生模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可以模拟和优化生产与协同过程,预测产品性能和质量,模拟客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优化协作策略和融合模式,并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交换和跟踪机制,有助于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支持智能合约和数字化身份验证,简化交易流程。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应用,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制造业服务化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效率。
个性化客户服务能力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先进制造业服务化需要先进制造业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定制设计、售后服务等环节,并且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同样,现代服务业制造化需将服务过程标准化,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稳定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可以共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客户信息和交互数据,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和跨部门协作,提供一致的个性化服务体验。数字化赋能个性化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一次性交易关系向长期性交互关系转变,从而提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水平,有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数字化产品创新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众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场景可感知、功能可迭代的软件嵌入到传统产品中,以软硬件深度耦合的方式重新定义产品价值构成,并积极探索长期可持续的新型商业模式,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和现代服务业制造化实现产品品牌建设和差异化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通过建立良好且相互关联的产品品牌形象,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粘黏性,还能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同时,“产品碳足迹”“产品数字护照”等新型应用加速普及,将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数字化能加速产品创新、产品研发过程创新,开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优化,不断提高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产品附加价值,缩短价值变现周期。
数字生态合作能力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生态合作能力,即数字化技术与应用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要素资源、业务服务、信息技术和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网络,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更新的合作生态模式。数字生态合作能力可以打破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行业之间的壁垒,促进细分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优化产业链与供应链。同时,数字生态合作能力可以让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间实现资源、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创新的跨界融合,进而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水平。数字生态合作能力能够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应答中心、追溯体系等方式,提供产业合作过程中的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发展产品再制造、再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
综合而言,数字化赋能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数据开发应用、数字化生产运营、个性化客户服务、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生态合作五个维度,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跨界融合、生态系统构建和政策支持等,数字化赋能不仅能够提升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如何让数字化更好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制定清晰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明确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和重点领域,以政策引导为抓手推动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化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打破“两业”融合的政策壁垒,以数字化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政府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差异化、动态化政策,通过政策推动大数据、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研发,加快数字技术关键领域布局,构建系统性体系。同时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数字发展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水平融合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与整合。数字化更好的赋能“两业”融合,需要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打破企业数据垄断,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引导开展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计算中心、卫星通信等“新型基建”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便于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建立数据治理机制,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责任,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整合,通过分析跨行业数据,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和优化点。开发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益化。
第三,加快数字性人才培养,推动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人才是数字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目前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因此要做到多渠道培养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搭建人才供给通道,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培养更多迎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数字技术学习平台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数字技能在职培训;同时开放国际市场,吸引国外高质量人才,并健全薪酬保障制度,做到引进来,留得住,为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
第四,发挥标杆企业“数字领航”的作用,打造数字化发展示范区。产业链头部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实践,在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服务等方面转型成效突出,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全方位引领带动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形成规模效应,缩短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打造数字化发展示范园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方位推动核心企业率先转型,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消除产业间的要素壁垒。
作者简介:孙超,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韦秀兰,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3YJC7901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