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阴”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地名。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淮阴县。
作为汉初军事家韩信的故里,历史上淮阴不仅仅是地名,还经常作为韩信名号存在。“才似淮阴亦奈何”“谁谓淮阴非哙比”“淮阴叹藏弓”……这些诗句中的“淮阴”均指韩信。以韩信事迹为内容的淮阴怀古诗不计其数,提到淮阴就联系到韩信,这几乎成为标配。李白诗《赠新平少年》写道:“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元代,淮阴并入山阳后,行政区划中的“淮阴”消失数百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淮阴”地名作古。明清时期,“淮阴”仍作为淮安的别称高频出现,文人保持着称淮安为淮阴的习惯。
1914年,清河县更名淮阴县,淮阴之名复用。2000年底,淮阴市改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撤县设区,成为淮阴区,从此江苏仅存一个“淮阴”。

1914年至2000年,各种层级的“淮阴”层出不穷,包括淮阴地区、淮阴市、淮阴县等,这些“淮阴”的辖区差异非常大,最大的相当于半个苏北;最小的是淮阴县,面积略相当于今天的淮阴区。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提出要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打造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
整理:刘春
供图:淮安市淮阴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图源:《淮阴年鉴2023》
设计:杨晓珑
翻译:卫鑫
鸣谢:淮安市淮阴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