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尤其要时刻记在心上、坚决贯彻落实,牢固树立和始终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久久为功创造实打实的业绩。
一、以锤炼党性为根本,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工龄增长和职务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持续不断淬火锻造。有的干部政绩观之所以出现偏差,根子在党性不强。比如:有的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却跟不上新发展,面对新要求大脑一片浆糊、手中一团乱麻;有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心态“佛系”、工作“躺平”;有的干部为了获取升迁资本,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
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一要一着不让坚持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消除困惑、升华境界、砥砺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一丝不苟坚持锤炼党性。牢记总书记“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的谆谆教导,把忠诚为党、一心为民浸入灵魂和血脉。对个人利益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对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而又重、高于一切。正确对待“大”与“小”、“公”与“私”、“权”与“责”。三要一以贯之坚持清廉本色。经常对标对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章党规党纪,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查不足、纠偏差,确保始终站得稳、行得正。
二、以为民造福为目标,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以人民为中心,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尺。然而,有的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一味迎合上级,爱“做秀”不爱“做事”,喜欢为自己造势、不喜欢为群众造福;有的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搞华而不实的项目,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投机取巧、虚报浮夸,甚至数据造假;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动辄“翻烧饼”、“换赛道”,对历史遗留问题视若无睹,致使问题越积越多、“雪球”越滚越大。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要坚持不懈增强宗旨意识。党员干部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三要坚决有力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家长里短听民意、到田间地头察民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把握群众意愿,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路径,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当前,仍有一些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现象:有的干部违规举债、变相举债,不顾偿还能力、胡乱铺摊子,盲目消费现在、透支未来,致使债务风险愈来愈高,甚至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严重拖累地方发展;有的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政策敏锐性不强、把握精准度不高,不能有效跟进和落实;有的干部缺乏市场化思维,不善于盘活资产资源、不善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善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考虑。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深入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功名,定下心来、沉下身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补短板扬优势的事,把追求远大理想和实现当前目标统一起来,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二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居安思危的意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必须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三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接续奋斗,持之以恒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四、以真抓实干为关键,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然而,有的干部说一套、做一套,重虚功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把做成当做好;有的干部遇事先躲、到处“甩锅”,怕吃苦、怕困难、怕担责,议而不决、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好事拖没;有的干部习惯报喜不报忧,热衷夸大成绩、掩饰问题;有的干部独断专行,决策前不调研论证,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时“一言堂”、不敢充分讨论,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有的干部干工作一味等上级出意见、等领导作指示,不积极、不主动,躺在原地等、靠、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结语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年轻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通过实干来检验、也必须通过实干去实现。一要深入一线、掌握实情。防范和纠正政绩观跑偏错位诱发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出实招、也要求实效,听真话、察实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二要尊重规律、科学决策。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坚持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效,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三要务实作风、久久为功。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争当勇挑重担、善作善成的“行动派”,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实干家”。
(执笔人:周洪源,省委党校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学员,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