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嘎查齐治沙 黄坡涌绿意

“这一大片是樟子松,那一大片是锦鸡儿,长得多好!”6月26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亚门毛杜嘎查,听说记者来采访防沙治沙工作,村民陈金海便张罗着去看他今年4月份种下的树。

“能种下去真不容易,沙坡上走一步滑半步,走路都难,何况背苗。”陈金海回忆说。

确实不容易!陈金海使劲拉了一把,记者才往上爬了一步,沙坡坡度估计在45度以上。杜尔基镇党委书记闫峰介绍,今年亚门杜嘎查裸露沙地治理任务共6840亩,由于坡度大,大部分区域普通车辆难以行驶,无法机器作业,运输、布设、栽植等工作只能靠人工完成。再加上地势高,打井不出水,大家只好到两公里外的霍林河取水,阶梯式蓄水送水,接续3次才能进行浇灌,这里也因此成了治沙工作的“硬骨头”。

“再硬也要啃下来!”陈金海清楚记得沙害之苦,风一吹,整个山沟都白茫茫的,看不见其他东西,刮风下雨时飞沙走石,冬天沙尘暴,雨季泥石流,“沙土慢慢下延,把耕地林地都埋住了,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

杜尔基镇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动员村民加入防沙治沙工作,大家干劲儿很足,忙着平整场地、人工挖垄、苗、栽植、铺沙障……“每天能拿到150元到200元的工资,不仅能为沙地治理做贡献,还能增加收入,生态改善了,生活也好了。”看着沙地一亩亩变绿,陈金海充满期待。

干一个月能挣到5000多元,种下的锦鸡儿5年后还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喂养牛羊,村民们纷纷来到“家门口”找活儿干。陈金海告诉记者,嘎查里有5个自然屯,治沙刚开始时,需要在5个屯的微信群里召集人手,半个月后就从“活儿找人”变成“人找活儿”。“前一天下班时大伙儿就问第二天有啥工作,自己先把名报上。”陈金海说。

亚门毛杜嘎查今年的治沙工程项目从3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40多天的时间里,村民们种下了1120亩樟子松、5600亩锦鸡儿,成活率100%。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这些防风固沙植物更显绿意,黄色的沙地焕发出生机,排排沙障嵌在波浪起伏的沙丘上,紧紧锁住流沙。

目前,杜尔基11328亩裸露沙地已经全部完成种植,防沙治沙工程累计人工收益142万元。“后续还要加强管护,我们通过宣传普及防沙治沙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让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到治理成果的维护中来,争取治一片、绿一片。”闫峰说。(经济日报记者 陈郁 曾诗阳)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