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好奇点 | 你听说过大学“保证书”吗?旧时入学还需“面试”

再过不久,不少考生就将陆续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走入心仪的高校。但你知道旧时入学除了要提供一份入学“保证书”,还要进行“面试”吗?如今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卷出了新高度,但几十年前,落榜的考生及家长也会收到颇有人情味的“未录取通知书”。近日,南京民间收藏家陈西民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展示了一系列珍贵收藏,透过斑驳泛黄的纸张,在时光旧影中还原一段历史,带你走进那些关于高考的回忆。

大学入学需提供“保证书”,担保人多为社会贤达

提到大学入学“保证书”,很多人一定很陌生。据陈西民介绍,保证书制度是旧式大、中学校招录学生时的常规制度,“‘上学需要担保’制度对能够承担责任的担保人设定资格要求,同时对担保事项进行了具体规定。一方面是为了当时的学费能够正常缴纳,同时也是以后这个学生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毕业后走到社会上犯了什么错误,都可以找到这个担保人,为他做责任的一些承担。”

在一份1950年的“国立南京大学学生保证书”上,记者看到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证件照之外,还有保证人的信息,包括亲笔签名和盖章。值得注意的是,“担保人不是随随便便去选的,一般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人,或者是当地的乡贤、贤达人士帮学生做担保。”陈西民表示。

据了解,1950年7月28日,政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2日,教育部发出通知:所有公私立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废除入学保证书制度。

现在,一般中学和大学已经没有具经济或政治意义的志愿书或保证书了。不过有些学校为强化校规校纪律,会要求一种“入学承诺书”。不过这只是学生本人做出的承诺,与过去要求担保人作保的保证书大不相同了。

“未录取通知书”考生和家长各一封,颇有人情味

对考生来说,最期待的无疑是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果落榜了,此时你收到一封“未录取通知书”,内心是否会有几分被宽慰之情?陈西民告诉记者,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被录取的考生,也会收到一份不录取通知书。

眼前这封未录取通知书距今已有69年,它发自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工业大学前身),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同学,你是有坚强毅力的青年,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服从国家的需要,在不能升学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积极从事生产劳动或者自学的……预祝你在生产和学习上取得新胜利!”

可以看出,未录取通知书也很有人情味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落榜考生的殷切鼓励。“不止是考生,考生家长也会收到一封信。”陈西民向记者展示了同时期同样发自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的信件:“希望您能体贴孩子的心情,予以安慰、教育、鼓励……各位家长,国家把培养青年一代的任务,交给我们的学校也交给每一位家长,我们相信您会接受我们的意见,帮助自己的子弟走上正确的道路。”

“这种收藏不多,因为一般人收到此类通知书通常不会留下来,而且也会涉及他人隐私。”陈西民透露,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位收到未录取通知书的年轻人后来考取了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学者。

热衷南京教育主题收藏,各类收藏达两万多件

旧时在入学时还会进行“口试”,通过多年收集和研究,陈西民发现,例如“华东、东北区统一招生委员会口试审核表”上,口试员最少一人、最多三人。“‘口试’应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面试’,包括经历、常识、态度、词令、性格、志趣等,口试员会根据学生临场表现给出评判并记录留档。”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西民就热衷于收藏与南京有关的文献档案资料,南京教育主题收藏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件,“包括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考卷、毕业论文、毕业证等,就拿准考证来说,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准考证我都会收藏,其中不乏名人和名人之后的,比如一些教授的高考档案。”

陈西民说,南京教育非常发达,这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收藏。比如高考录取过程中可收藏的细节很多,此外进校之后还有家庭情况调查、个人履历,成绩单,以及转学、退学、复学的证件等,办起来手续复杂,十分值得研究。著名画家喻继高的入学登记卡、当代诗人余光中的大学成绩单等都在陈西民的收藏之列,他还保存了自民国始南京一些高校的毕业论文近百份,“用这种方式回顾一段历史很有意思,特别是有些资料来自同一个人,还能从中窥见一个人的成长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