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024第三届中国(江苏)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南京举办。近400名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参会代表出席,围绕创新发展应用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会上,江苏创新载体赋能新能源产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将对接产业链重点企业创新需求,力争形成一批创新合作成果。

“新能源+储能”可有效应对风光出力波动、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增强并网安全性能,有利于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新型储能装机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装机同比增长260%。新型储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期。江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形成一定优势:一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二是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三是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四是“走出去”步伐加快。
今年,江苏重点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形成创新载体赋能产业链对接工作机制。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星表示,江苏将继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互动,通过加强龙头和优势企业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及推动行业平稳发展等举措,推进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创新载体赋能新能源产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约十家储能“链主”企业提出“企业揭榜攻关需求清单”,分别涉及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模块化储能产品研发项目、移动车储能项目、能源综合监控及计费交易平台等是十项研发需求。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下称“南瑞继保”)成功首创构网型储能技术,该技术在新能源富集区、弱电网、孤网绿电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南瑞继保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严伟表示,南瑞继保构网型储能项目严格按照行业最新规程规范执行,经过一系列现场试验,均一次成功,充分验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我们期待在政府部门、促进机构、创新载体、行业企业各方群策群力和共同努力下,尽快形成一批技术攻关、合作研发等创新合作成果。”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表示,大会积极搭建“政产学研金”沟通桥梁,通过“创新载体赋能新能源产业系列活动”,推进我省新型电力装备和新能源两个集群高质量发展。
南京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吕娟表示,建邺区将在生态支持、服务助力等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助力企业建功立业。据悉,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主办,南京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协办。
新华日报 财经记者 何玥颐 通讯员 尹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