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民生粥 |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送上最美好的青春祝福

本周是上半年的最后一周,也是溢满青春和希望的一周——2024届的大学毕业生们依依惜别,奔赴山海,开启人生新征程;新一届的考生们拿到了寒窗苦读后的高考分数,开始为未来梦想填报志愿。在202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让我们送上最美好的青春祝福!

高校毕业生可获全周期、不断线就业创业服务

就业创业是高校毕业生立足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梯,是逐梦青春、成就未来的起点。长三角各地,聚焦毕业生所思所忧所盼,用心用情为离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创业服务和专业建议。

——如果您已经落实单位。请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跟进缴纳社会保险,确认档案转递去向,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转接等手续。还要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及时查询档案转接情况。如果选择灵活就业,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申请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灵活选择缴费基数、缴费时间。

——如果您正在求职。如果想在江苏求职,可以就近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登录“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苏心聘”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免费获取岗位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如果有意就业浙江,可以登录浙江人才网查看招聘岗位和招聘会信息,也可以登录浙里办App的“浙里就业创业”专区,主动办理离校未就业登记(应届毕业生)、求职登记,登记就业意向、查询扶持政策。

——如果您有志创业。可以参加创业培训,申请培训补贴,提升创业能力;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社保补贴),审核通过后可获得启动资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降低创业成本;可以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获取开业指导、孵化服务、场租减免等支持;还可以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将获得项目展示、培训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

——如果您暂时不考虑就业。请珍惜宝贵时光,认真规划职业生涯,或专注备考深造,或参加培训提升技能,或投身社会实践,为长远发展积蓄前进力量。衷心祝愿大家前程似锦、心想事成、万事顺遂!

填报志愿,兼顾国家需求和个人所长

高考志愿填报被考生家长视为高考后的又一“考”,是考生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次重大抉择。一些机构打着“给不确定的未来上一份‘保险’”的宣传口号,推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据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报道,早在高考成绩公布前,部分机构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志愿填报项目,已被预定、抢购一空。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而2016年仅为1.3亿元。

“考得好,不如报得巧”“三分靠考,七分靠报”……线上线下志愿填报指导机构中,各路“专家名师”指点迷津,各类“填报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宣传的重点,则是打赢这场“信息不对称之战”。

不少机构将学生的“前景”变成牟利的“钱景”,贩卖焦虑、虚假宣传,多重套路充斥在市场之中。此前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一些机构刻意渲染焦虑氛围,真实目的是兜售课程、贩卖咨询服务,以此牟利,考生和家长需要警惕。

629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傅祝余做客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时建议,考生可以从国家和社会需求、个人兴趣与特长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志愿的选择方向。

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策略分三个梯度,选定一批志愿范围,每个梯度可以多选择一些院校作为备选。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一般来说,考生要将自己最想就读、往年录取分数相对较高且符合自身条件的志愿填在最前面。

傅祝余提醒,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能接触到各类信息,但一定要从官方渠道、正规渠道获取权威、有价值的信息。具体来说,填报志愿须认真研读报考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或简章,了解院校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

今年,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实施“2024高考护航行动”,为考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各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结合实际,研发完善了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向考生开放,提供权威的往年录取数据、当年计划数据查询服务,以及基于个人需求设置的志愿备选、推荐等功能。

有考生家长建议,要减少志愿填报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通过兴趣评测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提前举办志愿填报相关讲座,提升对高校、专业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分析信息,做好长远人生规划。

高考是起点,而非终点,一次报考并非决定一生,进入大学或社会后还有多次“变向”的机会。对于家长来说,要重视志愿填报,但不应陷入过度焦虑。应结合兴趣、志向和自身所长,与孩子一同谋划最好的未来。

整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浙江发布等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