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今年首场“农情四季”江苏农业品牌精品推介活动来到苏州,向消费者推介常熟市“六月黄”大闸蟹。近年来,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以品牌为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提高产业标准化、科技化和市场化水平,走上了精品培育的发展路线。这条路走得怎么样?记者实地走访一探究竟。

“一只蟹”全产业链产值350亿元左右
阳澄湖大闸蟹是中国三大古名蟹唯一存世品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蜚声中外,品牌价值长期处于中国水产类排行榜前列。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方根生告诉记者,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面积8.65万亩,总产量1.1万吨。一产产值45亿元左右,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综合产值350亿元左右。方根生透露,“2023年大规格螃蟹较往年增加,平均每斤收购价较往年增长20%左右。”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价值已飙升至282.65亿元,位居全国蟹类品牌价值榜第一。
防伪标识“限号”发放每亩600只
“我们推行‘863’模式,即每亩放苗800只,回捕600只,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提升。虽然实际养殖中回捕平均高于600只,但阳澄湖大闸蟹每亩最多只发600个蟹扣。”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乡村振兴公益推广大使、常熟市长虹蟹业董事长刘长虹说。

为规范品牌管理,阳澄湖大闸蟹对其防伪专用标识实行“闭环”管理,一能让养殖户精品养育阳澄湖大闸蟹,二能打击扰乱市场、损害品牌价值的“洗澡蟹”“听涛蟹”等。沿阳澄湖2市2区共设5个发放点,实现了防伪标识额定发放、精准发放。当年度未发放完或未使用完的防伪专用标识将统一收回,通过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厂家进行集中销毁,并出具销毁证明,让防伪标识发放真正形成闭环。
阳澄湖大闸蟹被实时监控的一生
方根生告诉记者,去年,《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苏州协会作为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持证所有人,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在品牌运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要保护发展好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必须诚信经营,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苏州市协会今年还将创新打造一批“阳澄湖大闸蟹”诚信标杆企业,在现有的会员企业中筛选符合要求的企业作为首批“阳澄湖大闸蟹消费者放心品牌”,企业必须明码标价、不短斤缺两、不以次充好、不以假充真。在放心品牌企业养殖区域和销售门店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对养殖到销售全过程进行实时联网监控,做到销售的每一只阳澄湖大闸蟹有据可查。阳澄湖大闸蟹不光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要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必须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让大闸蟹的品质“卷”起来。
“蟹”逅人间天堂,“缘”来最美苏州
刘长虹说,阳澄湖大闸蟹每年产量1万吨左右,在全国的螃蟹版图上占比很小,小体量如何做成大产业,如何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是大家一直绞尽脑汁解答的发展命题。

在与阳澄湖一堤之隔的“风水宝地”——常熟市长洪滩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人们可以见到阳澄湖大闸蟹“岸上湖体活水养殖新模式”:引的是阳澄湖的水,喂的有乳酸菌,耗资1200万元净化系统让养殖尾水实现达标零排放,养出的蟹品质更高,水乡岸绿水更清。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副处长丁成表示,苏州将把阳澄湖大闸蟹打造成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顶级品牌典范,全国领先的大闸蟹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发挥江南文化要素集聚的特色,融合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创意,打造蟹文化载体,提升品牌软实力,让“‘蟹’逅人间天堂,‘缘’来最美苏州”的蟹文化标识深入人心。

“六月黄”就是通过挖掘推广江南美食文化实现消费升级的创新举措之一。“六月黄”是成蟹养殖阶段刚刚经历了第三次蜕壳的公蟹,外壳脆、内壳软,肉质鲜美。“六月黄”让苏州大闸蟹的消费从金秋提前到夏季,大大拓展了消费周期并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小螃蟹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夏天,不妨来苏州,逛阳澄湖、游沙家浜,赏美景吹湖风,嘬一口“阿庆嫂”们巧手下的“六月黄”,你定会对江南又多一份难忘,“忙归忙,勿忘‘六月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曾力莹 华苏杰
视频来源:常熟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