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 > 正文
“小巨人”成长记2024|蓝昊智能:折弯界“小巨人”,让老外追着学习

编者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当前,江苏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其中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位居全国第一。剖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故事,展示其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当传统机械制造遇上智能化,就是一个传统产业焕新的故事。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昊智能”)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在机械加工领域,有一道传统且必须的工艺——折弯。在蓝昊智能的展厅正中央,全息投影演示着公司最新一代折弯设备的工艺流程,一块平整的钢板缓缓送入一个设备中,很快就出来一块有弧度、且成型的钢板组件。

该公司总经理费秀峰介绍,传统折弯设备使用时,基本上靠手工翻动数次才能成型,耗时耗力、精确度低。而使用蓝昊智能的设备,只要提前设定好参数,即可一键成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损耗。

用户的反馈是产品最好的证明。2021至2023年蓝昊智能销售额一路攀升,真正践行了围绕市场需求将创新产品落地。

回到故事的起点。费秀峰曾是一名“码农”,怀揣一颗创业的心,和朋友四处寻找创业项目。“我们坚定工业4.0会带来大机遇。”他说,偶尔间了解到折弯设备的现状,首先是应用广泛,只要涉及机械加工,就必然需要折弯设备。其次是行业稳定,中高端市场被外企垄断,设备几乎没有大变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反映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当前更精细化的需求。

在经历了大量调研后,费秀峰和创始团队认为,“中国需要自己的中高端折弯设备”“当前折弯设备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于是,依托于自身在数字化方面的积累,开始尝试将“机器人”与折弯工序相结合,探索打造更符合当下中国工业自动化产业升级的智能化折弯设备。

2015年开始进行架构设计,2017年推出第一台样机。2018年,蓝昊智能正式在南京江宁区注册,全力开拓智能折弯设备赛道。2020年,蓝昊智能推出第二代折弯设备,批量投放市场后,迅速赢得客户的广泛赞誉和订单追加。到今天,蓝昊智能折弯设备已经迭代至第六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芯片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蓝昊智能的原则。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了99%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且经过长期运营验证,质量和性能稳定可靠。

当前蓝昊智能约有员工400多人,其中研发团队约为150多人,核心岗位硕博比例高达80%;拥有超过200件专利申请,其中100余件已获得授权。在研发布局上,该公司提出搭建从顶层的云端管理到中层的数控平台,再到底层的智能装备三层架构,实现研发系统性、前瞻性。

国内的发展,给了蓝昊智能出海的信心。自去年迈向国际市场以来,仅仅一年时间,海外销售占公司全部营收比例达到15%。

企业感言:

从想创业到创业至今,认准了就去干。回看蓝昊智能的发展,之所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智能柔性折弯中心的数控平台和机械结构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关键在于“研发核心技术”和“坚持发明创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企业“研发创新”基因,不断壮大技术研发团队,引进更多海内外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益管理,沿着专精特新的道路,在工业4.0领域不断深耕。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胡春春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