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为建设深中通道,这家江苏企业在全国首创无人化智慧材料实验室

交汇点讯 深中通道630日通车试运营,引发广泛关注。这是“七年磨一剑”、万名建设者参与缔造的国家重大工程。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73日获悉,江苏企业——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参与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专门研发了一个混凝土智能养护检测机器人系统,在全国首创无人化智慧材料实验室,填补了智慧试验室在国内土木交通行业应用的空白。

图/视觉中国

作为基础设施领域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苏交科”多年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在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飞跃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早在2017年,这家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历经14个月成功研发出混凝土智能养护检测机器人系统。该系统20192月起运用到深中通道项目建设中,直至项目建成通车。如果您在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间去参观,可以在JC2试验检测中心看到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抓取试件、自动试验、收集废料,这便是全国首创的无人化智慧材料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解决了人工检测主观性强、实时性差、对交通干扰大等问题,实现混凝土试件自动出入库、智能标准养护、智能检测、废料自动收集、数据自动采集及处理。试件信息录入系统后即生成二维码,实现对样品的自动跟踪溯源。样品自动扫码确认信息,自动分配样品库位。试件入库由机械手搬运至养护架,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大幅提升试验精度和效率。这个机器人系统的使用,翻开了智能制造在大型桥隧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应用的新篇章。

守护超级工程的质量,检测参数需要精准把控。作为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采用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因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且海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易锈蚀钢筋结构,大桥对混凝土耐久性提出极高要求。“苏交科”试验检测团队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的丰富经验基础上,结合相关科研成果,为深中大桥量身定制了一套检测参数,同时加大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频率,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打下坚实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通讯员 吴文

责编:杨易臻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