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7.5相约新华书房丨作家乐心:记录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光

宜兴作家乐心长期将创作的笔触置于广袤的乡土间,日前,乐心的散文新书《樱红蕉绿》与广大读者见面。《樱红蕉绿》记录了一群“真江南”性情人物,其中有志士贤达,也有乡邑父老。她希望通过这本“时间之书”,让大地上的这些皓月之光、萤火微柔之光,照耀当下,给更多读者思考、力量和温度。

 75日,乐心将做客“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14届江苏书展‘新华书房’读书分享会”,并与深受读者欢迎的编剧杨筱艳、“外卖诗人”王计兵一起,和读者分享他们对文学与人生的理解。乐心将在现场讲述自己植根大地、与土地上的人们同生长的创作经历。

乐心著有长篇小说《十八拍》,散文集《鹞笛》《这些瞬间那些光阴》等,两次获得太湖文学奖、四次获得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和精品奖。平凡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始终是乐心创作的主角。

“文字虽然写的是某一个镇或某一个村庄,但写出的是具有宽广性和共鸣性的文章。文学要表达的是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是这个时代里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天地精神连接,与万物共鸣。”比起关注作品的地域性,乐心更希望读者关注到作品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的故事,“这些萤火微弱之光,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命运、人的精神,让这个大地生生不息。”

有人评价乐心的文字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我的语言就要像庄稼一样,接着地气,枝叶繁茂,长出它该长出的、自然的样子。”她追求自己的文字与土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与大地上的人们同欢喜、共悲哀。“这种语言和书房里‘翻’出来的语言不一样,是不被雕琢的,会呼吸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夏坚勇评价乐心的作品:“有生命的作品,即使只是一株不知名的小草,也足以胜过仿真作品的排山倒海和万紫千红。乐心作品中特有的民间气息和生命精神令人感动。”

作家乐心

有人把乐心称为“乡村淘宝人”,她一直在通过文字,挖掘乡村里的“宝藏”。“我们有时候太执着于精致的文物,往往会错过有生命的长处。’我很认同这句话,”在家乡宜兴周铁镇,乐心认识很多乡亲,她喜欢和他们打招呼、聊家常,端着半杯水倾听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的人生或哭泣或鼓掌。

她曾记录过镇上一位如今年过90岁的写碑人的故事,这位老人历经岁月坎坷,后半生以写碑为业。一天老人和她打招呼,“丫头,我跟你讲,人在社会上要有点本事才能立足……”“我听完后我当场就热泪盈眶,多少年了,我的父母亲早已过世。没有人再这样叫我了。”写碑老人的一句问候,让她感到无比亲切,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柔。

“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离开多久,无论故乡的那条河、老房子是否还在,亲人是否还站在门口倚门而望,故乡依然在滋养着我。”乐心希望用自己的笔,记录源自故乡的、人世间最珍贵也最宝贵的情感。河岸边,乐心曾经遇到两位打船的老人,希望坐着自己打好的船航行太湖,“村里的人都笑我们痴,难道我们不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吗?”追梦不分年龄和地域,乐心从他们身上再一次看到了土地里的、炽热的生命之光。“大地上的人们,用他们普通的生活、琐碎的日子来展现他们的活法,他们并不是精致的活法,而是努力生活的活法。在困难当中他们有一颗勇敢的、良善的心。”乐心从中获得滋养,也通过文字,将这份滋养传递给这个时代更多的人。

乐心散文新书《樱红蕉绿》

乐心曾任记者,又先后担任宜兴市妇联副主席、报社副总编辑。这样的社会阅历,也无形中给了她触摸大地的能力和文学基础。“做新闻工作让我可以广阔地接触社会,直面社会的敏感点和痛点难点;在妇联工作让我更了解了每个家的家长里短;后来做副总编让我有了更宏观的视野。”

“其实我年轻时候不是这样的”,乐心笑着说,“年轻的时候带领一批记者抢新闻,跟世界对话,却没有时间跟自己对话,也不太会掉眼泪,因为那个时候渴望所谓的‘成熟’。”今年63岁的乐心,可以更率性地为大地上温暖的、痛苦的、卑微的、感动的生命之光,而时常热泪盈眶。“如果一个作家不会感动,不会落泪,那他如何体会到人世间的甘苦?”回头和当年的自己相比,乐心觉得永远热泪盈眶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

乐心和爱玩乐器的乡亲们交流

文学早已成为乐心一生所爱,她始终相信文学的力量。“世界上要有艺术,也要有文学。”她认为,正是人的思想,人的悲欢离合,与时代相连、相结合。“这就是人生生不息的原因。随意打开一本书,一定能在书里找到共情的人,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她把文学比喻为阳光,通过文学,可以看到更多的世界,从中汲取能量,就像人要晒太阳一样。

希望读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读到怎样的一个世界?“在烟火之中,穿越烟火。”乐心告诉记者,文学应该传递给读者生生不息的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口号,也不是标签。“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通过无数生活的细节、通过人物的细致刻画来呈现,描写人物的命运就要像山峦一样地有起有伏,才是一种美。好的作品也好比月亮,有时候是一弯新月,有时候是圆圆的满月才好看。”

在繁忙的当下,一些年轻人感叹“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读书了”。乐心建议,年轻人可以多读点诗。“刷短视频,心还是空的。不妨读一点诗,也可以多读一些古诗词,时代不同,但人类的情感都是共通的。文学会滋养我们,会让我们打开自己的心胸,”

乐心还提到,每天早上,她会把自己读到的好的句子用纸记录下来,激励自己度过美好的一天,“我们经常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不一定是翻越千山万水,也可以是通过阅读,阅遍人间烟火,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扫码报名,和乐心一起倾听大地上的故事——

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14届江苏书展“新华书房”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4年7月5日10:10至11:30

地点: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A105-106

主办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参会方式:添加工作人员微信daisy639583,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