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棵草”,江苏专门成立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部门齐心协力,下达省级以上财政资金3.21亿元,力求在今年年底之前斩草除根。如此兴师动众,到底有何隐情?
这棵草叫做互花米草,在江苏南通、连云港、盐城3个沿海设区市都有分布。互花米草上个世纪被引入我国后,主要用于保滩护岸。但这些年来,这棵草疯狂蔓延,不仅剥夺了其它滩涂植物生长的空间,也让文蛤、黄泥螺等几近消亡,并严重威胁着当地留鸟和迁徙鸟类的生存。
互花米草只是众多入侵生物的一例。此前已有不少地方爆出一枝黄花、豚草、水葫芦等入侵植物肆虐的新闻。而与不长腿的植物相比,长腿的入侵动物则更为恐怖。来自北美的松材线虫,几十年来对我国北方林区造成的危害至今无法消除;臭名昭著的入侵鱼类鳄雀鳝令不少鱼塘成为空塘;巴西红耳龟、美洲牛蛙等在不少地方成了优势物种,本土物种在其疯狂挤压之下已难觅踪影。
生物入侵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候它可能是入境水果生鲜里面的“搭车者”,有时候它只是一只看似人畜无害的宠物,有时候它只是粗心人的“弃婴”,或是“好心人”放生的“小可爱”……但一旦进入自然界,它们就会暴露出凶猛残暴的一面,迅速扩散繁殖,进而为害一方。
要维护自然环境平衡,守望我们生存的家园,每一个人都应当绷紧生态保护的弦,严防生物入侵。平时我们应主动了解学习生物入侵方面的知识,不要从海外购买未经检疫的生鲜制品,不要携带或邮购国外萌宠,也不要随意放生自己不了解的动物。另外,日常发现有入侵生物的线索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清除入侵生物,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