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沿着运河读中国 | 400年挖通一座山,才有了这条河

 

在南京江北,有一条古运河,奔腾18公里汇入长江,完成一场江河交汇的“浪漫邂逅”。

你知道吗?这里原本是两条互不相通的河流,人们挖呀挖呀挖,足足挖了400年,挖通了朱家山,才有了这条运河。

近日,“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南京江北专场在朱家山河畔正式开启。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助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副院长干有成带领40余名读者,沿着朱家山河“City Read”,解读这条古运河的前世今生。

 

 

作为南京现存的古运河之一,朱家山河如同一条镶嵌在江北大地上的绿色丝带,蜿蜒曲折,承载着运河文化在南京江北新区的独特印记。

它起于滁河张堡、黑扎营,一路向东南,沿老山东麓,穿朱家山岭,先向南,再向东,在老江口入长江,全长18公里,河面宽20米。

站在林蜂桥上,远眺碧泉,干有成告诉大家:碧泉古名“墨泉”,因当时泉水黑如墨汁而得名;泉水温暖宜人(常年30℃左右),所以又名“温水泉”,与珍珠、卓锡、清泉并称四大名泉,在金陵享有盛誉。

 

 

为了这条运河,从明嘉靖年间挖到清末,挖了近400年。

朱家山河在明代以前,是两条互不相通的河流,其中一条是源出墨泉的“黑水河”,另一条是“北城圩古沟”,中间被石坚土硬的朱家山岭阻隔。清末浦口驻军统领吴长庆带领官兵开山破土、凿通切岭,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为朱家山河的通渠作出了突出贡献。光绪七年(1881),左宗棠在江宁任两江总督,任职两年多。他对长江北岸的朱家山河等水道进行分洪、开挖、疏浚,最终打通了朱家山河道,对暴雨季节引水泄洪起到了关键作用。

沿着朱家山河,行至吴武壮公祠。这是为纪念吴长庆开河治水功绩而修建的。

走读的最后一站,来到老江口。这里是朱家山河汇入长江处,现建有朱家山河闸口。而在朱家山河开通以前,这里的河流要从六合瓜埠镇入长江。

朱家山河开通之后,不仅缓解了肆虐南京江北几百年的洪涝,也让滁河与长江之间多了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促进了南京江北地区的繁荣发展。

此次走读活动由南京图书馆、现代快报主办,金陵图书馆协办,南京江北图书馆、南京江北新区图书馆承办,以朱家山河为纽带,围绕《文化江北——南京江北新区文化遗产解读》,让书中的文字与实景相互映照,让读者与古运河深度对话,感受江北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南京江北图书馆、南京江北新区图书馆供图)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