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清凉一“夏”的N种方式

中央气象台预测,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偏高。江苏多地雨水暂停,一波高温天已上线。“烧烤模式”下如何纳凉?自带“天然空调”的防空洞、环境优雅的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地铁纳凉点……这份消暑清单,让度夏有了N种选择。

近期,南京市将开放22处人防设施免费供市民、游客纳凉。图为2023年7月23日,人们在南京北极岩人防工程里纳凉。苏阳 摄
7月5日,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开放雾森系统,让游客在水雾弥漫、凉意浓浓的氛围中静心赏荷。王建中 摄
7月5日,家长带着孩子在南京锦创书城挑选图书、看书学习,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清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俨 摄
7月5日,淮安市淮阴区一水上乐园内,市民在水中嬉戏,乐享夏日清凉。刘须连 摄
7月4日晚,由常州文旅打造的青春乐都音乐巴士正式发车,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乘坐体验,感受清凉。夏晨希 摄
7月4日,苏州博物馆暑期延长开放时间至20点,大批游客前来夜游博物馆,丰富假期生活。管钰楠 摄
7月4日,苏州最高气温达39.1℃,市民、游客在新开通的地铁6号线望星桥苏大站读书区享受“清凉一夏”。陈弋 摄
6月28日,徐州大龙湖公园(东岸)共享绿地上,人们在草坪上健身、休憩、交往、观赏,市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放松休闲。高刚 摄

策划:张筠

整合:杨玉梅

图片来源:视觉江苏网

责编:杨玉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